玉米圓斑病的防治
玉米圓斑病
玉米圓斑病

玉米圓斑病



玉米圓斑病(helminthosporiumcarbonum)在種植吉63自交系或以吉63自交系為親本的雜交種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發(fā)生。
【癥狀】:該病可浸染葉片、果穗、苞葉和葉鞘。葉片上病斑初為水漬狀淡綠到淡黃色小點,以后擴大為圓或卵圓形斑點,有同心輪紋,中央淡褐色,邊緣褐色,具黃綠色暈圈,大小為1~2毫米·3~10毫米。數(shù)個病斑匯合變成長條斑。苞葉上的病斑向內(nèi)擴展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軸,病部變黑陷,果穗變彎曲,重者粒和穗軸變黑,籽粒和苞葉上長滿黑色霉層。
【病因】:病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和病種子上越冬,成每二年的初次浸染源。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開始發(fā)病,在7~8月份低溫高濕條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擴展。若6月份氣溫較低,陰雨多,濕度大,玉米幼苗也能發(fā)病。田間相對濕度85%以上時,數(shù)天內(nèi)就可在葉片上產(chǎn)生大量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重復(fù)浸染。
【防治方法】:①種植抗病品種。②加強田間管理,清除病殘體,燒毀或深埋,增施有機肥,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澇,降低田間溫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果穗抽出時,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