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立枯病的防治
蘆筍立枯病

蘆筍立枯病

蘆筍立枯病



【癥狀】蘆筍立枯病又稱枯萎病,是土傳病害。初見田內個別植株變黃萎蔫,病情擴展后全株枯死,嫩莖染病,擬葉和莖變褐色或縱裂,病株地下莖和根部可現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爛,產生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幼筍染病,莖細小或無法出土。
【病因】病菌為尖孢鐮刀菌蘆筍?;?,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經傷口侵入,為害莖部和根系,發病后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生產中土壤過濕易發病。
【防治方法】⑴育苗地不宜連作,實行3~4年輪作。⑵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采用蘆筍專用肥,注意防止燒根或漚根。⑶加強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⑷發病初期噴灑或澆灌36%甲基硫菌靈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