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細菌性葉枯病的防治
姜細菌性葉枯病

姜細菌性葉枯病

姜細菌性葉枯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和根莖。葉片發病,病斑多從葉尖向下發展,尤以沿葉緣擴展更為明顯。病部初時淡褐色,透明,水漬狀,后變為深褐色透明條斑,邊緣清晰,病健界限分明。莖基部和根莖發病,病部水漬狀黃褐色,逐漸失去光澤,姜從外部向內部軟化,后腐爛僅剩下表皮,內部充滿灰白色黏稠汁液,具明顯硫化氫臭味,病莖、病根病部初時水漬狀,淡黃褐色,后顏色加深并腐爛,致使病部以上葉片黃枯,早期脫落。 致病菌為油菜黃單胞桿菌姜致病變種。菌體短桿狀,兩端鈍圓,多單生,具1~2根單極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
【病因】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也可在種姜內隨貯藏在窖內越冬。帶菌種姜是田間重要初侵染源,并可隨種姜的調運使用而遠距離傳播。在田間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及地下害蟲傳播,在地上可借風雨、農事操作人為接觸傳播。病原菌從傷口或葉片上水孔侵入,沿維管束上下蔓延,引致根莖腐爛或植株枯死。 病菌喜高溫高濕,土溫28~30℃,土壤濕度高易發病。特別是降雨與病害發生密切相關,陰雨多發病重,尤其暴風雨后病害明顯加重。
【防治方法】(1)選擇地勢高燥,通風良好、土質肥沃地塊種姜。低平地塊應高壟或高畦栽培,并整修好排水系統。 (2)種姜要嚴格挑選,剔除病姜,最好種姜栽種前藥劑浸種消毒,方法可隨姜瘟病一并處理。 (3)重病田與糧食作物進行2~3年輪作。 (4)施足腐熟糞肥,增施磷、鉀肥,特別是鉀肥。科學灌水,嚴防病田的灌溉水流入無病田。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5)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深埋或燒毀。病植穴要用石灰消毒。 (6)徹底防治地下害蟲。 (7)發病初期及時澆灌72%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或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8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800倍液,或12%綠乳銅乳油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