薹菜黑斑病的防治
薹菜黑斑病

薹菜黑斑病

薹菜黑斑病



【癥狀】 薹菜生長后期易發病 , 主要為害葉、葉柄、莖、角果等 , 葉片染病初生灰褐色至黑褐色稍隆起的小斑 , 擴大后變為黑褐色圓形斑 , 直徑 2~7(m), 具明顯同心輪紋 , 四周干燥 , 有黃白色暈圈 ; 濕度大時 , 病斑上長出黑色霉 ,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葉柄、莖染病產生橢圓形或成縱行的黑色條斑。
【病因】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或留種株上越冬 , 也可以分生孢子附在種子表面越冬 , 翌年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 借氣流傳播侵染致病。在廣州地區 , 病菌可在田間寄主作物上輾轉傳播侵染 , 不存在越冬問題。通常天氣冷涼高濕發病較重 ; 偏施過施氮肥會加重受害。
【防治方法】(1)大面積輪作,收獲后及時翻曬土地清潔田園,減少田間菌源。(2)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采用豬糞堆肥,培養拮抗菌,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烏塌菜抗病力和耐病性。(3)選用抗病品種。(4)種子消毒,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異菌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5)發病前開始噴灑64%惡霜?錳鋅(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80%代森錳鋅(噴克、大生、壯生、必得利、保加新、興農生、綠寶森、好意、新太生、新鍾生、天生、霜疫露)可濕粉500倍液、59%甲霜靈?錳鋅小 170 × 6 ~ 11( μ m); 分生孢子多單生 , 個別 2~4 個串生 , 分生孢子直或微彎 , 倒棒狀 , 有橫隔 6~19 個 , 縱隔或斜隔0 ~ 8 個 , 淺色至淺欖褐色 , 光滑 , 個別有小疣 , 大小 75 ~ 350 × 20 ~ 30( μ m), 有喙 , 孢身至喙漸細 , 長為分生孢子長的 1/3~1/2, 寬 5~9( μ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