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枯萎病的防治
西葫蘆枯萎病

西葫蘆枯萎病

西葫蘆枯萎病



【癥狀】與黃瓜枯萎病基本相似,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染病,子葉無光澤,暗綠色,子葉變黃,生長變緩或停止生長以至枯死。成株染病,植株一側或基部葉片邊緣變黃,隨植株生長變黃的葉片不斷增多,嚴重時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主蔓初現暗綠色縱紋,后發展為黃褐色縱裂,長幾厘米至30厘米,縱剖病莖維管束變為黃褐色。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現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有時病部溢出少量紅褐色膠質物。
【病因】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成為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在土中可存活5~10年,萌發后先長芽管,從根部傷口或根冠細胞間隙侵入,地上部重復侵染主要靠灌溉水;地下部當年很少重復侵染。種子帶菌和帶有病殘體的有機肥,是無病區的初侵染源。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和有機肥中越冬,從傷口或根毛侵入及,種子帶菌,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易感病。秧苗老化、連作、有機肥不腐熟、偏施氮肥、土壤pH偏低或低洼積水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預防:
A、將奧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釋,每平米3升在播種前或播種后及栽前苗床澆灌。
B、在定植時或定植后和預期病害常發期前,將奧-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釋,進行灌根,每7天用藥1次,用藥次數視病情而定。
2、治療:
A、稀釋倍數:奧-力克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釋使用,病害嚴重時,可適當加大用藥量。
B、用藥方法:對病株及病株周圍2~3米內植株進行灌根或小面積漫灌;若病原菌同時為害地上部分,應在根部灌藥的同時,地上部分同時進行噴霧,每5天用藥1次。
(1)選用抗病品種。
(2)選用無病新土育苗,采用營養缽或塑料套分苗。
(3)輪作。與非瓜類作物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
(4)嫁接防病。
(5)種子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云大禾富2000倍液浸種1小時,用40%甲醛l50倍液浸種1.5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催芽播種,或用70℃恒溫滅菌72小時后再播種。
(6)加強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過嫁接切口,栽前多施基肥,收瓜后應適當增加澆水,成瓜期多澆水,保持旺盛的長勢。
(7)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可分散粒劑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10%雙效靈水劑300倍液、農抗“120”1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5公斤藥液,每隔5-7天灌一次,連灌2-3次。必須掌握在發病初期,否則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