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西葫蘆細菌性角斑病

西葫蘆細菌性角斑病

西葫蘆細菌性角斑病



【癥狀】子葉發病,初呈水浸狀近圓形凹陷斑,后干枯。葉片發病,初呈鮮綠色水浸狀病斑,漸變為淡褐色,背面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色斑,潮濕時病斑上溢出白色菌膿,干枯時病斑脆裂穿孔。莖、葉柄、果實發病,初為水浸狀圓斑,后為灰白色,也有白色菌膿,莖、果實形成潰瘍和裂紋,果實病斑可擴展到內部,使種子帶菌。
【病因】
(1)連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或土質黏重,土壤偏酸易發病。
(2)氮肥施用過多,植株生長過嫩;栽培過密,株、行間郁敝,通風透光差易發病。
(3)種子帶菌,育苗用的營養土帶菌;或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或帶菌易發病。
(4)氣候溫暖、高濕、多雨、多霧、重露易發病。
(5)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溫度過大的易發病。
(6)陰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時整枝打杈,傷口難于愈合,或蟲傷多易發病。
【防治方法】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原和蟲原。
(2)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3)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4)育苗移栽,播種后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病的關鍵。
(5)適時早播,早移栽、早間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時中耕培土,培育壯苗。
(6)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后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滅菌殺蟲的藥土。
(8)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殘體。
(9)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于減輕病害。
(10)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并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12)用葫蘆或黑南瓜做砧木嫁接防病,效果較好。
二、藥物防治:
1、預防方案:細截按500倍液稀釋噴施,7天用藥1次。
2、治療方案:輕微發病時,細截按300—500倍液稀釋噴施,5—7天用藥1次;病情嚴重時,奧力-克細截按300倍液稀釋噴施,3天用藥1次,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
植保要領
1、發病期,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病果、病葉、病枝等。
2、拉秧后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殘體。
3、對保護地、田間做好通風降濕,保護地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適量灌水,陰雨天或下午不宜澆水,預防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