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細菌性斑疹病的防治
細菌性斑疹病

細菌性斑疹病

細菌性斑疹病



【癥狀】又稱細菌性葉燒病。從幼苗到成株均可發(fā)病,主要侵染葉片、葉柄、莖部、豆莢等。葉片染病,病斑初呈淺綠色小點,后變?yōu)榇笮〔坏鹊募t褐色病斑,直徑1~2毫米,因病斑中央葉肉組織細胞分裂快,體積增大,細胞木栓化隆起,形成小疤狀斑,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成為斑疹狀,發(fā)病重的葉片上病斑累累,融合后形成大塊,變褐枯斑,似火燒狀。豆莢染病,初生紅褐色圓形小點,后變成黑褐色枯斑。
【病因】病菌主要在病種子及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田間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菜用大豆開花期至收獲前發(fā)生較多,除侵染大豆外,還可為害菜豆。病菌發(fā)育適溫25~32℃,最高38℃,最低l0℃。
【防治方法】①農(nóng)業(yè)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精選無病種子,必要時進行種子消毒。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4年以上輪作。收獲后及時深翻,以減少菌源。
②藥劑防治 必要時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劑26~54毫克/升,或47%春·王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細菌快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琥銅·乙鋁·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3.8%可殺得干懸浮劑1000倍液等藥劑,每7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