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枯萎病的防治
葫蘆枯萎病

葫蘆枯萎病

葫蘆枯萎病



【癥狀】與黃瓜枯萎病基本相似,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染病,子葉無光澤,暗綠色,子葉變黃,生長變緩或停止生長以至枯死。成株染病,植株一側或基部葉片邊緣變黃,隨植株生長變黃的葉片不斷增多,嚴重時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主蔓初現暗綠色縱紋,后發展為黃褐色縱裂,長幾厘米至30厘米,縱剖病莖維管束變為黃褐色。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現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有時病部溢出少量紅褐色膠質物。
【病因】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成為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在土中可存活5~10年,萌發后先長芽管,從根部傷口或根冠細胞間隙侵入,地上部重復侵染主要靠灌溉水;地下部當年很少重復侵染。種子帶菌和帶有病殘體的有機肥,是無病區的初侵染源。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和有機肥中越冬,從傷口或根毛侵入及,種子帶菌,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易感病。秧苗老化、連作、有機肥不腐熟、偏施氮肥、土壤pH偏低或低洼積水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過嫁接切口,栽前多施基肥,收瓜后應適當增加澆水,成瓜期多澆水,保持旺盛的長勢。
?。?)播種前,用55℃恒溫水浸種15分鐘。生產中還要加強水分管理,降低棚室空氣相對濕度是預防蔓枯病發生的關鍵。
(3)建造溫室或大棚,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溫室和大棚內加強通風透光,降低棚室內的濕度。
?。?)結瓜前,下雨和澆水后要及時中耕。發病后要適當控制澆水,以降低土壤及空氣的濕度。在整個生長期間,要多次追肥,必要時噴施葉面肥,以防止植株早衰。收獲后,要及時清潔田園,將病殘體清除出園外,集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