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莖線蟲病的防治
甘薯莖線蟲病

甘薯莖線蟲病



【癥狀】甘薯莖線蟲病主要為害甘薯塊根、莖蔓及秧苗。秧苗根部受害,在表皮上生有褐色暈斑,秧苗發育不良、矮小發黃。莖部癥狀多在髓部,初為白色,后變為褐色干腐狀。塊根癥狀有糠心型和糠皮型。糠心型,由染病莖蔓中的線蟲向下侵入薯塊,病薯外表與健康甘薯無異,但薯塊內部全變成褐白相間的干腐;糠皮型,線蟲自土中直接侵人薯塊,使內部組織變褐發軟,呈塊狀褐斑或小型龜裂。嚴重發病時,兩種癥狀可以混合發生。
【病因】甘薯莖線蟲的卵、幼蟲和成蟲可以同時存在于薯塊上越冬,也可以幼蟲和成蟲在土壤和肥料內越冬。病原能直接通過表皮或傷口侵入。此病主要以種薯、種苗傳播,也可借雨水和農具短距離傳播。病原在 7℃以上就能產卵并孵化和生長,最適溫度25-30℃,最高35℃。濕潤、疏松的沙質土利于其活動為害,極端潮濕、干燥的土壤不宜其活動。
【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不從病區調運種薯。
2.選用無病種薯。種薯用51-54℃溫湯浸種,苗床用凈土或用3%呋喃丹顆粒劑0.5千克/平方米處理,以培育無病壯苗。
3.藥劑浸薯苗。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劑100倍液浸10分鐘。
4.藥劑處理土壤。5%涕滅威顆粒劑每666.7平方米用2-3千克,薯苗移栽時施入穴內,該藥田間有效期 50-60天,可有效防治莖線蟲病的發生,并兼治其他蟲害。也可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每666.7平方米用3-4千克,拌適量土施入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