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軟腐病的防治
西葫蘆軟腐病

西葫蘆軟腐病

西葫蘆軟腐病



【癥狀】西葫蘆莖基部細菌性軟腐病主要為害植株的莖基部。發病初,病菌從西葫蘆莖基部的表皮或傷口侵入,在離地面3-5cm的莖基部形成不規則水漬狀褪綠斑,逐漸擴大后呈黃褐色,病部向內軟腐。第一果穗開花期,在去雄花后的傷口處或葉柄傷口處出現水浸狀淡褐色病斑,病部上下擴展,凹陷軟化腐爛,流出白色粘綢液并拌有惡臭味,此為本病特征。后期隨著病部擴展直至整株萎焉死亡,死亡病組織腐爛或成麻狀。
【病因】該病系由細菌(胡蘿卜軟腐歐氏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病原細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蟲傳播,由傷口侵入。病菌侵入后分泌果膠酶溶解中膠層,導致細胞分崩離析,致細胞內水分外溢,引起腐爛。陰雨天或露水未落干時整枝打杈或蟲傷多,均可致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處理土壤。連作地定植前15-20天,采用石灰氮(氰氨化鈣)加有機肥(牛糞、雞糞等)—太陽能悶棚土進行土壤消毒。
2、定植期用藥。定植時用77%多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返苗后灌第二次,隔7天一次連灌2-3次。細菌性莖基軟腐病和枯萎病混發時,可向莖基部噴灌60%百泰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可兼治二種病害。
3、定植后用藥。除繼續用同上藥灌根外,①涂抹: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1:1:1)配成100-150倍稀粥狀藥液,涂抹水漬狀病斑及病斑的四周。②噴霧:用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800倍加50%根莖保2號可濕性粉劑800倍或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800倍,隔5-7天噴一次,連防2-3次。收獲前5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