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細菌性黑點病的防治
細菌性黑點病

細菌性黑點病

細菌性黑點病



【癥狀】從球莖處發病,外部表現為植株萎蔫,球莖內部濕腐,直至腐爛呈泥狀,致使整個植株塌倒潰爛。病部散發出臭味。
【病因】病菌可在窖藏種株、土壤、病殘體上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帶菌糞肥、昆蟲等傳播,從自然裂口、蟲傷口、病痕及機械傷口等處侵入。病菌發育適溫25~30℃,喜高濕環境,不耐強光和干燥。
【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 高畦覆蓋地膜栽培,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均勻灌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以防濕度的劇烈變化導致球莖開裂。注意防治地蛆、黃條跳甲等害蟲,減少傷口。發病初期拔除病株,病穴及四周撒少許石灰消毒。
②藥劑防治 可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78%科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細菌快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消菌靈可溶性粉劑1200倍液,或53.8%可殺得干懸浮劑1000倍液等防治細菌類病害的藥劑灌根防治,每株灌兌好的藥液200毫升,每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