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的防治
姜瘟病

姜瘟病

姜瘟病



【癥狀】病株初時葉片失水,呈凋萎狀,向葉背卷曲,病葉由基部向上發展,最后整株青枯而死,不倒伏。地下莖基部和肉質莖發病,初呈水漬狀,變軟,黃褐色,失去光澤后內部組織逐漸軟化腐爛,僅殘留外皮,用手擠壓有污白色黏液流出。根被害也呈淡黃褐色,終至全部腐爛。地上莖被害呈暗紫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殘留纖維。致病菌為青枯假單胞桿菌,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單生或雙生,極生鞭毛1~3根。革蘭氏染色陰性。
【病因】病菌在種姜內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帶菌種姜不僅是下一生長季的初侵染源,也是病菌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帶菌種姜種植后長出的姜苗就會發病,成為田間中心病株,靠雨水、灌溉水、土壤、地下害蟲等傳播。病菌多由植株的莖基部或子姜的自然裂口和機械傷口侵入,從薄壁組織進入維管束即迅速擴展,終至全株枯萎。病害在15℃以下很少發生,25℃以上適于發病,潛育期6~8天。高溫多濕,時晴時雨的天氣,特別是土溫變化大極利于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藥姜、竹邊姜、鐵稈青、細肉姜等。
?。?)從無病地選留種姜,或種姜消毒,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悶種6小時,或30%氧氯化銅800倍液浸6小時,姜種切口蘸草木灰后下種。
?。?)重病地與糧食作物或非茄科蔬菜進行2~3年輪作,最好進行水旱輪作。
?。?)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地塊,深翻后每667平方米施石灰100~150千克,起壟或高畦栽培。
?。?)施足腐熟糞肥,增施磷、鉀肥。適量灌水,雨后排除田間積水。
?。?)發病初期對零星病窩及時灌藥,可用5%硫酸銅液,或5%漂白粉液,或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發病較普遍時噴布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