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穿孔果的防治
番茄穿孔果

番茄穿孔果

番茄穿孔果



【癥狀】莖葉生長正常,果實上面有洞,從外面能看到果肉內膠狀物質。
【病因】
一、缺鈣和缺硼引起或生長條件不良,造成植株生育盛期對鈣和硼吸收受抑而引發體內元素失衡產生的。
二、花芽分化階段遇有低溫、日照不足,尤其是夜溫低,造成花芽發育不良,易形成穿孔果。部分番茄品種在育苗時遇有3~4天夜溫低于8℃或晝溫低于16℃,持續5~7天易發生嫩莖或果實穿孔病。
三、在日光溫室中,遇有連1續3~5天的陰雨低溫天氣與驟晴天氣交替發生時,也可發病。
【防治方法】
一、增施優質有機肥和鈣肥、硼肥。定植前多施腐熟雞糞等有機肥,每畝隨整地施入硅鈣肥60kg,硼砂1~1.5kg。
二、采用高畦或起壟栽培,有利夜間保持地溫。
三、采用番茄配方施肥技術,當遇有持續時間較長的氣溫、地溫雙低時,易出現土壤中鈣、硼、鐵等元素移動慢或吸收困難易發病。這時必須設法提高溫度,早蓋晚揭草苫,使最低氣溫在10℃以上,地溫14℃以上,并隨藥噴灑含鈣、硼的葉面肥,7~10天1次。
四、已見發病株出現時,繼續噴灑0.2%~0.3%的氯化鈣或硝酸鈣救治,重點噴中上部莖葉,10天左右1次,共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