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褐斑病的防治
甘薯褐斑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葉片發病,初時產生水漬狀小斑點,后病斑逐漸擴展,因受葉脈限制病斑多呈角狀,也有不規則形。病斑初時黃綠色,后變為黃褐色或深褐色,中間淡褐色。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淡灰色稀疏霉狀物。發病嚴重時,葉片上布滿病斑,致使葉片黃枯脫落。致病菌為甘薯褐斑病菌。病菌分生孢子梗由氣孔成束生出,淡褐色,頂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鞭狀,無色至微淡黃褐色,有4~6個分隔。
【病因】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病殘體越冬。翌年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傳播至甘薯葉片上侵染引起發病。發病后病葉上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田間再侵染,病害不斷擴展蔓延。病菌喜高溫多濕條件,病菌發育適濕25~28℃。在高溫季節遇上陰天多雨或云霧重時,病害往往嚴重發生。
【防治方法】
?。?)精細整地,起壟栽培,注意栽植密度不要過密。
?。?)施足腐熟糞肥,注意磷、鉀肥施用。
(3)適時、適量灌水。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
?。?)重病地塊與非寄主作物進行2年輪作。
?。?)發病地收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并隨之深翻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