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菌核病的防治
菌核病

菌核病

菌核病



【癥狀】主要為害莖基部、地上莖、葉柄等部位。發病部 位多呈褐色水浸狀腐爛,濕度大時,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狀白色菌 絲體及菌核。菌核初為白色,后逐漸變成黑色鼠糞狀。發病株葉片凋萎終致全株枯死。
【病因】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菌核萌發后,產生子囊盤、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借氣流傳播蔓延。初侵染系由子囊孢子萌發后產生芽管從衰老的或局部壞死的組織上侵入。當該菌獲得更強的侵染能力后,可直接侵染健康莖葉。在田間病、健葉經接觸即傳病。 溫度20℃,相對濕度高于85%發病重。濕度低于70%,病害明顯減輕。此外,密度過大,通風透光條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塊,或偏施氮肥,連作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 如紅葉葛莒、掛絲紅、紅皮圓葉等帶紅色的品種。
②農業措施 精選種子清除種子間混雜的菌核。培育適齡壯苗,苗齡6~8片真葉為宜。高畦覆地膜栽培,使用黑色地膜覆蓋,將出土的子囊盤阻斷在膜下。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植株開盤后開始追肥,也可噴灑0.2%~0.5%的復合肥,提高抗病力。鏟除田間雜草,拔除病株深埋。重病地最好與水田或其他禾本科作物隔年輪作。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并進行20厘米以上深翻。
③藥劑防治 發病初斯開始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用25%使百克乳油1000~1500倍液,或35%菌核光懸浮劑700倍液,或50%菜菌克(腐霉利·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菌威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0%多菌靈鹽酸鹽可溶性粉劑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65%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藥劑,每7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