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黑斑病的防治
蔥黑斑病

蔥黑斑病



【癥狀】主要危害葉和花莖。葉染病,發生初期產生褪綠小色斑,后擴大為淡綠色橢圓形斑,并迅速向上發展成黑褐色,邊緣具黃白色暈圈,中央為具同心輪紋的紡錘形病斑。在高濕條件下,黑褐色病斑上出現黑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生嚴重時,病斑相互連接成橢圓形大斑。花莖染病,病斑圍繞花莖,紡錘形,黑褐色,具有同心輪紋。在持續多雨、濕度大時,病斑發展迅速,嚴重時留種花莖折倒,影響采種株的采種數量和采種質量。
【病因】: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匍柄霉菌StemphyliumbotryosumWallroth侵染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病殘體遺留在田間越冬,在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絲體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雨水反濺和氣流傳播,從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病菌喜高溫、高濕的環境,發病最適宜的環境條件為溫度24~27℃,相對濕度是90%左右。
【防治方法】
①實行輪作:提倡與非蔥類蔬菜隔年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來源。
②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開溝排水,防止雨后積水;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并帶出田間集中銷毀或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