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黑斑病的防治
蠶豆黑斑病

蠶豆黑斑病



【癥狀】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侵染,形成V字形或半橢圓形褐色壞死小斑,或近圓形斑,并迅速向外圍發展成不規則形大斑,灰褐色至黑褐色,有時具不明顯的輪紋。空氣潮濕時,病斑兩面產生黑色絨狀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葉隨病害發展而腐爛。空氣干燥時,病葉干枯、扭卷,可在短時間內枯死、脫落。
【病因】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小豆交鏈孢霉AlternariaazukiaeHara侵染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內越冬,南方可在寄主上危害過冬。環境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通過氣流或雨水等進行傳播,引起初侵染,病部產生大量新生代分生孢子進行多次重復侵染。溫暖潮濕環境有利于發病;蠶豆生長期間多陰雨并伴微風有利于發病。
【防治要點】
①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組織,集中銷毀。
②合理施肥,適當密植,增施磷鉀肥,生長期間避免脫肥和田間積水,提高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