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軟腐病的防治
芋軟腐病

芋軟腐病

芋軟腐病



【癥狀】主要危害葉柄基部、植株地際部及地下球莖(芋頭)。患部初呈暗綠色水漬狀斑,邊緣分界不明顯,后病斑逐漸擴大,病組織變褐變軟乃至腐爛,病株外觀葉片變黃或葉柄倒折、葉片萎垂,嚴重的全株枯死,病良散發出惡臭味。本病早發生的可在地下球莖膨大之前(結芋前),但多數發生在球莖膨大以后(結芋后),母株和子株皆可受害。
【病因】病菌在種芋內或其他寄主植物病殘體內越冬,翌春從傷口侵入,在田間輾轉為害。該菌脫離寄主,或單獨進入土中則不能生存。長江流域栽培的芋或水芋,當葉柄基部或地下球莖傷口多寸,遇有高溫條件易發病。
【防治方法】
①注意尋找抗病品種。
②在無病田中選留種芋。
③避免芋地連作。
④下種前注意剔除可疑種芋。
⑤重病地區下種前試用77%可殺得懸浮劑8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浸種4小時,瀝干后拌草木灰下種。
⑥整治排灌系統,高畦深溝栽培。
⑦常發芋軟腐病地區及早淋藥預防。于出苗后至球莖開始膨大期,定期成不定期淋施上述可殺得、氧氯化銅懸浮劑(濃度同上),或“豐靈”3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 000倍液,3~4次或更多。發現病株后挖除及燒毀,并繼續淋藥封鎖發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