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白絹病的防治
白絹病

【癥狀】肉質根頂部容易染病,初呈水浸狀褐色斑,生出白色絹狀菌絲體,集結成束向莖上呈輻射狀延伸,頂端整齊,病健部分界明顯,葉片迅速萎蔫,葉色變黃,最后根莖部褐腐,全株枯死。后期在根莖部生出先白色、后茶褐色菜籽狀小菌核,高濕時病根部產生稀疏白色菌絲體,擴展到根際土表,也產生褐色小菌核。
【病因】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或菌核混在種子上越冬。翌年初侵染由越冬病菌長出菌絲,從根莖部直接侵入或從傷口侵入。再侵染由發病根莖部產生的菌絲蔓延至鄰近植株,也可借助雨水、農事操作傳播蔓延。病菌生長溫度8~40℃,適溫28~32℃,相對濕度最佳為100%。在6~7月份高溫多雨天氣,時晴時雨,發病嚴重。氣溫降低,發病減少。酸性土壤、連作地、種植密度高,發病重。
【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 播種前深翻土壤,施用腐熟有機肥,適當追施硝酸銨。及時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燒毀,并向病穴內撒施石灰粉。
②藥劑防治 應在發病初期施藥。可選用40%五氯硝基苯拌細土(1:40),撒施于植株莖基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拌細土(1:200),撒施于莖基部;25%三挫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或灌根;20%利克菌(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或灌根。每10~15天1次,連續防治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