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苣、萵筍霜霉病的防治
霜霉病

霜霉病

霜霉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呈黃綠色,無明顯邊緣,后擴大,葉脈限制呈多角形。葉片背面生白色霉狀物(孢子囊及孢梗)。本病多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生,漸向上蔓延,后期葉片枯萎。
【病因】病菌喜低溫高濕的環境,適宜發病溫度范圍1~19℃;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15~17℃,相對濕度90%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發病潛育期3~5天。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1)實行輪作病地實行與豆科、百合科、茄科等蔬菜輪作2―3年。
(2)選種抗(耐)病品種一般根、莖、葉帶紫紅色的或深綠色的品種比較抗病。例如紅皮萵苣、萬年樁萵苣、尖葉子萵苣、萵筍等比較抗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
(3)栽培防治分苗和定植時,發現病株應淘汰,帶出田外深埋;合理密植,勤中耕,多松土,并加強放風,降低濕度,防止葉面結露;科學澆水,注意排水防漬;發病初期,及時把病葉摘除,收獲后要徹底清除病殘體,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可減少田間菌源。
2.生物防治發病前或病害剛發生,只有個別株個別病斑時,噴2%抗霉菌素(即農抗120)水劑150倍液,隔4―5天噴1次,連噴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