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葉斑病的防治
大小斑病

大小斑病

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統稱為玉米葉斑病,近幾年在景谷縣永平鎮玉米田出現。發病期為玉米抽雄前后至收獲期間,引起玉米減產幅度較大,嚴重影響玉米產量與經濟效益的提高,農技人員在進村入戶指導時多次提醒農民引起重視。
【癥狀】
玉米大、小斑病癥狀較相似,在田間常混合發生。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葉鞘、苞葉也受害。全生育期均可發病,抽穗后較重。
【病因】
病原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附著在病殘組織內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種子也能帶少量病菌。田間侵入玉米植株,經10~14天在病斑上可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與玉米品種感病程度有關外,還與當時的環境條件關系密切。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2、摘除下部病葉,清除病殘體,可有效減少田間病菌侵染;
3、提倡輪作倒茬,以換茬減輕此病的發生;
4、加強田間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提高抵抗力;
5、把握時機合理噴藥,從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7天一次,連噴2一3次。即發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500倍噴霧,或70%的甲基托布津、或用50%多菌靈懸浮劑,每畝用50一80毫升,兌水20千克,于晴天下午均勻噴于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