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霜霉病的防治
霜霉病

霜霉病

霜霉病



玉米霜霉病又稱白苗病,是國內檢疫對象,屬真菌卵菌鋼,霜霉目,霜霉科,指梗霉屬,是一種毀滅性病害。
【癥狀】: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病菌浸染葉片,也可危害葉鞘和苞葉。苗期發病,葉片上出現淡綠色,淡黃色,蒼白色或紫紅色的條紋或條斑,節間短縮,植株矮化,逐漸死亡。成長期發病,不能正常抽穗或果穗與雄花畸形,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葉背面長白色霉狀物,這是病菌的孢子梗和孢子囊。
【病因】:病菌主要在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第二年春天溫濕度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囊,借風雨傳播,成為初次浸染源,引起玉米發病。發病后不斷產生孢子囊,進行再浸染。
【防治方法】:嚴格進行植物檢疫,及時進行種子處理,時適播種,加強田間管理,結合藥劑防治是控制病害流行的主要措施。
1.嚴格植物檢疫。非疫區不得向疫區調運種子,切斷種子帶菌遠距離傳播途徑。
2.種子處理。用50%多菌靈1:800倍液浸種24小時,然后洗凈曬干播種。
3.適時播種。使玉米感病生育期與適宜發病的環境條件錯開。
4.清溝排漬。玉米生長過程中,結合中耕除草,清理凹溝,防治雨后漬水,降低田間濕度。
5.清除田間病株,統一銷毀或深埋。
6.藥劑防治。先拔除病株后噴藥,用72%甲酸靈錳鋅或烯酰嗎啉錳鋅1:800倍液,或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霧;每7天噴一次,連噴2-3次,均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