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栽芹菜菌核病咋防治
芹菜菌核病主要為害植株的莖、葉片。先在葉片開始發病,葉片初始產生淡黃色水漬狀斑,濕度大時形成軟腐,并產生一層厚密的白色絮狀菌絲體,后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條件適宜時可蔓延至葉柄及莖。莖染病,癥狀和葉片染病大同小異,只是不同的是田間濕度大時,密生白色絮狀菌絲體后,病莖組織軟腐,后形成圓形或者不規則形黑色鼠糞狀菌核。菌核早期白色,以后外部變為黑色,內部白色。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宜發病環境為溫度15——25℃、相對濕度高于90%;最適宜感病生育期為植株生長中、后期。秋季以及冬季低溫、寒流早、多霧霾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發病較重;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因寒流作物受凍、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播種前篩去菌核,或用10%食鹽水漂種,汰除菌核并用清水洗凈后播種。發病地塊及時拔除田間病株,收獲后清除病殘體,并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深耕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減少田間病原菌。
2.藥物防治:用40%施佳樂懸浮劑1000倍或43%好力克懸浮劑4000——6000倍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25%好速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700倍或50%乙烯菌核凈干懸劑1000倍等藥物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