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銹病的防治
銹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花梗及綠色莖部。發病初期表皮上產出橢圓形稍隆起的橙黃色皰斑,后表皮破裂向外翻,散出橙黃色粉末,即病菌夏孢子堆及夏孢子。秋后皰斑變為黑褐色,破裂時散出暗褐色粉末,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病因】北方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南方則以夏孢子在蔥蒜韭菜等寄主上輾轉為害,或在活體上越冬,翌年夏孢子隨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孢子萌發后從寄主表皮或氣孔侵入,萌發適溫9~18℃,高于24℃萌發率明顯下降,潛育期10天左右。氣溫低的年份、肥料不足及生長不良發病重。
【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淘汰高度感病品種,避免蔥屬蔬菜連作或間作套種。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植株生長勢和抗病能力。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嚴重田塊適時早收。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
②藥劑肪治 早春查找發病中心,噴藥封鎖,以后視病勢發展和降雨情況,及時噴藥。有效藥劑有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50%萎銹靈乳油800~1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等。每7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