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黃萎病的防治
黃萎病

黃萎病



【癥狀】多發生于生長中后期,最初下部葉片萎蔫、上卷,葉緣及葉脈間的葉肉組織黃褐色,上部幼葉以小葉脈為中心變黃,形成明顯的楔形黃斑,以后逐漸擴大到整個葉片。剖開病株莖部,導管變褐色,但沒有枯萎病病株導管變色向上延伸的那么長。
【病因】病菌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土壤溫度在21~26℃間,濕度稍高,酸堿度為
中性時最適合病害的發生。土壤溫度高于30℃對病菌的發育有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① 土壤處理 在夏季高溫季節進行,可利用太陽能進行高溫土壤消毒具體做法為:將稻草切成10厘米長左右,每667平方米鋪施1000千克,再施生石灰70千克,或馬糞750千克混合耕地,做起壟小畦,灌滿水后全面鋪上地膜,最后密閉大棚,使土溫升高,保持地下20厘米溫度在45℃以上20天。該方法還可殺死土壤中的其他病菌及害蟲。
② 藥劑防治 苗期或定植前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
劑600~700倍液,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250毫升,隔5天灌1次,連灌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