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龍頭龜縮的防治
龍頭龜縮

龍頭龜縮



【癥狀】生長點附近葉片較大,且葉片位置高于生長點,生長點縮于葉片之內。植株細弱,生長緩慢。
【病因】①低溫冷害 溫室保溫性能差,出現持續的低溫,遭受低溫冷害的黃瓜植株表現為節間明顯縮短,葉片增厚變小,葉脈間葉肉隆起,葉緣向下卷曲使葉片呈降落傘狀,結瓜部位明顯上移,及至接近或達到生長點的部位。最上一片展開葉向前彎曲覆蓋生長點上,嚴重者生長點周圍滿布小瓜紐,生長點下陷,以致萎縮。有時在葉面上出現一些不明原因的干枯斑。
②生長勢衰弱 植株生長勢衰弱,營養生長明顯衰弱,但生殖生長過盛,造成生長
點萎縮。一般下部葉片基本正常,但上部葉片變小,莖變細,最上部第1片展開葉彎曲,生長點變小。根系淺,結瓜部位上移或不上移。
③定植時澆水不當 定植過遲過早或水量不足,導致根系少而淺,或栽植過深,根
系不發,或低溫季節定植時所澆的水的溫度低,或水量過大等。遇有這種情況時,通常是植株在定植后生長緩慢或不長,葉片少而小,生長點龜縮或消失。
④施肥不當 定植后生長期間施用氮肥磷肥過多、缺水或營養不良時,一般表現為葉片小、結瓜部位明顯上移,及至“花打頂”,生長點萎縮變小。(參見黃瓜禿尖、花打頂發病原因)
【防治方法】加強水肥管理,促進莖葉生長。這一做法的基本思路是對頭的,但并沒有找到問題的癥結,因而只能是治標的方法,往往湊效慢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綜觀不同情況下出現的生長點萎縮,其發生的原因都是因為根系受到抑制或損傷的結果,也就是說生長點萎縮的植株,雖然癥狀在地上,但原因在地下,因此治標必先治本。挽救的正確方法是必須先救根,刺激根系恢復生長和發生新根。方法就是用促進根系發生的生長調節劑灌根,如5微克/升的奈乙酸,同時加入愛多收,或施用過磷酸鈣、食醋、硫酸鋅的混合溶液。
在此基礎上,一般還要人工減輕植株的生殖生長負擔,方法就是摘除植株上大部或全部已經開花或尚未開花的瓜紐,爾后再在植株上噴促進莖葉生長的生長調節劑,如天然蕓薹素、科資891或植株動力2003等。隨后在根部隨水沖施硝酸銨,澆水量宜大,封閉溫室5~7天,白天的溫度可順其自然,尤需盡量保持較高的夜間溫度。一般經過上述處理后,植株的上部會很快長出一段新的莖葉,以后就可進行正常的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