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薊馬的防治
蔥薊馬
蔥薊馬

蔥薊馬



學名 Thrips tabaci
【癥狀】 全國各省、自治區均有分布。以北方受害較重。在南方,冬季仍可為害蔥、蒜類,無越冬現象。成蟲產卵于植物組織內,若蟲孵化后,以口器鉆破表皮,吸食物汁液,使葉片出現白色凹陷的小斑點。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2~1.4毫米,淡褐色。觸角7節,翅狹長,翅脈稀少,前、翅的邊緣有很多細長的纓毛。腹部9節,沿背、腹兩側有許多黑色短毛,腹部最末一節有根較長的黑色刺毛。雄蟲產卵管鋸形且較長。雄蟲無翅。卵腎形,長0.29毫米,乳白色。后期卵圓形,黃白色,可見紅色眼點。有光澤。若蟲共4齡,全體淡黃色,觸角6節,第四節具微毛3排,復眼晴赤色。胸、腹各節有微細刻點,點上生有粗毛。
【病因】 在我國發生世代數因地區不同而異。華南一年發生20代,山東6~10代,華北3~4代。在25~28℃下,卵期5~7天,幼蟲期6~7天,前蛹期2天,蛹期35天。成蟲產卵前期1.5天,成蟲壽命6.2天。卵產于葉片組織里。主要以成蟲在蔥、蒜葉鞘內側、土塊、土縫下及枯枝落葉間越冬,也有少數偽蛹在土表層越冬。在南方,冬季仍為害蔥、蒜類,無越冬現象。成蟲活潑,飛翔力強,怕陽光,白天多躲在葉背,早、晚和天則可在葉面找到。2齡后鉆入土中蛻皮變為前蛹,再蛻皮為偽蛹,不食不動,最后羽化成蟲。若蟲有畏光性,白天多棲在葉片背面,早、晚或陰天活動為害。高溫、高濕則不利蔥薊馬的發生與為害,暴風雨可降低發生數量。一年中以4一5月植株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 結合積肥,清除田間雜草。堆漚,可消滅部分蟲源。 在春季寄主上進行防治,是減少蟲口基數防治面積最小的時候。春季防治、發生期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氯·馬乳油1500倍液,或10%菊·馬乳油1500倍液,或10%溴·馬乳油15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尤其是20%好年冬乳油是治薊馬的特效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