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螻蛄的防治
番茄螻蛄

番茄螻蛄

番茄螻蛄



螻蛄
學名Gryllotalpaafricana(非洲螻蛄),Gryllotalpaunispina(華北螻蛄)為害特點我國菜田中主要有兩種-華北螻蛄和非洲螻蛄。
【癥狀】螻蛄食性極雜,可為害多種蔬菜,成蟲、若蟲在土壤中咬食播下的種子和剛出土的幼芽,或咬斷幼苗,受害的植株根部呈亂麻狀。螻蛄活動時會將土層鉆成許多隆起的隧道,使根系與土壤分離,致使根系失水干枯而死。在溫室、大棚內因氣溫較高,螻蛄活動早,對苗床的為害更重。
【病因】非洲螻蛄成蟲體長30~35毫米,灰褐色,身體瘦小,腹部末端近紡錘形,后足脛節背面內側有3~4個距;華北螻蛄成蟲體長36~55毫米,身體肥大,黃褐色,腹部末端近圓筒形,后足脛節背面內側有l個距或消失。非洲螻蛄若蟲共6齡,2~3齡后與成蟲的形態、體色相似;華北螻蛄若蟲共13齡,5~6齡后與成蟲的形態、體色相似。
生活習性華北螻蛄約3年1代,以成蟲、若蟲在67厘米以下的無凍土層中越冬,每窩1只。越冬成蟲在翌年3~4月開始活動。5月上旬至6月中旬,當平均氣溫和20厘米土溫為15~20℃時進入為害盛期,并開始交配產卵。產卵期約1個月,卵產在10~25厘米深預先筑好的卵室內。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氣炎熱,則潛入土中越夏,9~10月份再次上升至地表,形成第二次為害高峰。非洲螻蛄在大部分地區1年1代,東北與西北兩年1代。其活動為害規律與華北螻蛄相似,但交配、產卵及若蟲孵化期均提早20天,產卵場所多在潮濕的地方。兩種螻蛄均晝伏夜出,夜間21:00~23:00時最活躍,雨后活動更甚。具趨光性和喜濕性,對香甜物質如炒香的豆餅、麥麩以及馬糞等農家肥有強烈趨性。
【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水旱輪作,以及精耕細作、深耕多耙、不施未經腐熟的農家肥等,造成不利于地下害蟲的生存條件,減輕螻蛄為害。
②馬糞和燈光誘殺可在田間挖30厘米見方、深約20厘米的坑,內堆濕潤馬糞,表面蓋草,每天清晨捕殺螻蛄。
③毒餌誘殺將豆餅或麥麩5千克炒香,或秕谷5千克煮熟晾至半干,再用90%晶體敵百蟲150克加水將毒餌拌潮,每667平方米用毒餌l.5~2.5千克,撒在地里或苗床上,誘殺螻蛄。
④藥劑防治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1.0~1.5千克,摻干細土15~30千克充分拌勻,撒于菜田中或開溝施入土壤中。用48%樂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也可每667平方米用500毫升48%樂斯本乳油隨水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