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卜菌核病的防治
胡蘿卜菌核病
胡蘿卜菌核病

胡蘿卜菌核病



病原Sclerotiniasclerotiorum
【癥狀】胡蘿卜菌核病在田間和貯藏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肉質根,在田間發病,植株地上部根莖處腐爛,地下肉質根軟化,組織腐朽呈纖維狀,中空,病部外生白色棉絮狀菌絲和黑色鼠糞狀菌核。貯藏期肉質根染病,癥狀類似。
【病因】病菌以菌絲、菌核及子囊孢子在菜窖中、土壤內或種子上越冬。該病屬土傳病害類型,其特點是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環中不起作用,以菌絲體為初侵染源,病健株接觸構成再侵染。低溫、濕度大易發病。
【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重病區或重病地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有條件的采用土壤淹水,以殺滅菌核。運胡蘿卜的器具應消毒,入窖前剔除有病肉質根。窖溫應控制在13℃左右,相對濕度80%左右,防止窖頂滴水和受凍。
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氯硝銨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藥劑噴霧。每7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在各種藥劑中,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是防治菌核病的特效藥,但目前有些廠家為降低成本,進行藥劑復配,大量攙入硫磺,有效成份低,致使藥效很差,菜農反映,溫州斯佩斯公司生產的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