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苗成片腐爛
楊鈺瑩

將計就計

事實上



豌豆苗是一種優質、保健、高檔蔬菜,營養豐富,主要供應賓館、飯店。隨著豌豆苗栽培技術的發展,目前產品已大量供應市場,供普通百姓食用。豌豆苗一般在真葉將開未開時最為適口,其獨特的香味深受人們喜愛。食用方法多樣,可炒食、做湯或用作火鍋配料。揚州人歲首餐桌上必有一盤豌豆苗,取其歲歲平安之意。
(1)栽培場地
(2)栽培設備
① 栽培架
② 苗盤 也可選用市售的水稻育秧盤,其結構與蔬菜育苗盤相同,但規格有差異,一般為外徑上口長60.0厘米、寬30.0厘米,外徑下底長59.5厘米、寬29.2厘米,外高3.7厘米,苗盤自身重量為550克。
還可選用外徑長60厘米,寬25厘米或30厘米,高5厘米的塑料平底育苗盤。
育苗盤的價格較低,目前市場售價為每個2~6元不等。
近年來,也有的種植者采用鐵皮作底、鋁合金鑲邊的金屬苗盤。不管采用哪一種苗盤,均要求苗盤大小適當,底面平整,整體形狀規范,不易變形,且堅固耐用,價格低廉。
③基質 栽培基質應選用清潔、無毒、質輕、吸水持水能力較強,使用后殘留物容易處理的紙張,如新聞紙、包裝紙、紙巾紙等,也可用白棉布、無紡布,沒有這些材料時可用舊報紙代替。
④ 其他用具 在溫室內建容積約1立方米的水泥池,上部有進水口,下部有排水口,用于浸種和清洗苗盤,另外還要配備塑料桶等容器。此外,還要準備噴淋設備,如小型手持式噴霧器和背負式噴霧器等。
(4)品種 選擇適宜品種是豌豆苗生產的關鍵環節。用于生產豌豆苗的品種應具備種皮厚、發芽率高、生長迅速等特點。種皮薄的種子一經浸種,容易因種皮破損產生破瓣粒,破瓣粒在發芽過程中很容易腐爛,狀如醬糊,影響品質和產量。
(5)種子的清選與浸種 為提高種子的抗腐爛能力,保證發芽的整齊度和產量,除必須采用優質種子外,播種前還要對種子進行清選,剔除蟲蛀、殘破、畸形、發霉、腐爛、秕籽、特小粒和已經發芽的種子,同時剔除雜質。
(6)播種 先將苗盤洗刷干凈,并用石灰水、漂白粉或洗滌劑浸泡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在盤底鋪一層舊報紙或其他紙張,每盤播入種子500克(按干種子計),播種要均勻,以種子緊密挨在一起但不重疊為宜,以使芽苗生長整齊。
(7) 疊盤催芽 播種完畢,將苗盤疊摞在一起,上面再蓋一個空盤(內鋪濕潤舊報紙)遮光,將苗盤放在平整的地面進行疊盤催芽,注意苗盤疊摞和擺放的高度不可超過100厘米,每摞之間要留出2~3厘米的空隙,以免過分郁閉、通氣不良而造成出苗不整齊。為保持適宜的空氣濕度,每摞苗盤的最上面要覆蓋一層濕麻袋片、黑色薄膜或雙層遮陽網。
疊盤催芽期間,要求溫度保持在20~25℃。催芽初期每天要用手持式噴霧器對每個苗盤噴1次水,水量不要過大,以免發生爛芽。在噴水的同時應“倒盤”,調換苗盤上下前后的位置,使苗盤所處環境盡量一致,保證芽苗整齊生長。
在正常條件下,4天左右即可“出盤”(出盤就是將疊放在一起的苗盤分開,分層放置在栽培架上,使其見光生長),將苗盤散放在栽培架上進行綠化。“出盤”時豌豆芽苗高約1厘米,生產上一般在“站起”后“出盤”,“出盤”過遲會由于溫度高、濕度大導致爛種,引起徒長,芽苗細弱、倒伏,甚至引發病害,降低產量。“出盤”過早會增加的管理難度,芽苗生長難以整齊一致。
(8)“出盤”后的管理
①光照管理 為使豌豆苗從催芽的黑暗、高濕環境安全過渡到栽培環境,在“出盤”后應覆蓋一層遮陽網遮光1天。為生產“綠化型”產品,在采收前2~3天,應將苗盤放到光照較強的位置,使芽苗綠化。進入6~8月份以后,去掉溫室薄膜,換成黑色遮陽網遮光。
② 溫度與通風管理 芽苗菜“出盤”后所要求的溫度環境雖然沒有疊盤催芽期間嚴格,但白天溫度不應高于25℃,夜間不應低于16℃。在上述溫度范圍內,對豌豆苗來講,溫度宜低不宜高。
豌豆苗生長要就較高的濕度,有時甚至要在苗盤上著一層塑料薄膜,但適當的通風仍是必要的,因為通風可保證空氣新鮮,以避免爛籽,還要一個作用就是補充豌豆苗生長過程中消耗的二氧化碳。因此,在溫度能夠得到保障的時候,每天應通風1~2次,即使在低溫季節,也要進行“片刻通風”。
③水分管理 苗盤里鋪的僅僅是1~2層紙,保水能力差,而且生產出的豌豆苗要求鮮嫩多汁,因此,在生產過程必須進行頻繁的補水,保持較高的基質濕度和空氣濕度。一般多采用“小水勤澆”方式,冬天每天噴淋3次水,夏季每天噴淋4~5次水。噴水要均勻,先噴上層,后噴下層。噴水量掌握在噴淋后苗盤內紙張濕潤,苗盤底部有水滴,但不大量滴水的程度。此外,還要注意生長前期噴水量要小,生長中后期稍大。陰雨、低溫天氣噴水量要小,晴朗、高溫天氣稍大。空氣濕度高,蒸發量較小時噴水量小,反之稍大。
(9)收獲 豌豆苗生長期短,采收要及時,采收過早,會影響產量,采收過晚,會影響品質。一般當豌豆苗長至5厘米高時即開始采收,苗高約15厘米時,頂部小葉已經展開仍可采收,但只切割梢部7~9厘米,每盤可產350~500克。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條件下,高溫季節7~10天,低溫季節15~20天即可生產一茬豌豆苗。管理得當,可采收三茬,但后兩茬品種較差。
(10)豌豆苗栽培中的常見問題
①爛種 豌豆苗栽培過程中,尤其是疊盤催芽期間,容易發生爛種現象,生產必須嚴格控制澆水量和溫度,水量過多,尤其是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極易引發爛種、爛芽。此外,苗盤應進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如前所述,清洗時可在水中加適量洗滌劑或漂白粉。在管理過程中,及時剔除爛種,爛種開始呈黑色,逐漸腐爛呈漿糊狀,很容易與正常種子區分開。
② 芽苗不整齊 為避免芽苗高低不齊,栽培過程中應注意采用純度高的種子,并應均勻地播種和澆水,要水平擺放苗盤。芽苗生長過程中,還要經常“倒盤”,變換苗盤的位置,使苗盤所處栽培環境一致。
③芽苗過老(纖維過多) 芽苗菜栽培過程中,干旱、強光、高溫、低溫或生長期過長等情況,都將導致芽苗菜纖維的迅速形成,生產上應避免上述現象出現。
④根腐病 根腐病發生初期為局部發病,病菌隨著所噴淋的水分在整苗盤內部和苗盤之間迅速蔓延,嚴重時可使整床豌豆苗毀滅。發病時病苗根系變為褐色,白根減少,種皮亦發生褐變,植株生長緩慢。防治方法是選用抗病品種,浸種時嚴格消毒,育苗盤嚴格消毒,使用過的育苗盤清理干凈后用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及時剔除發病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