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腐爛病的防治
姜腐爛病

姜腐爛病

姜腐爛病



姜腐爛病
【癥狀】又稱姜細菌葉枯病或爛姜,主要為害根莖,初在莖基部或根莖上半部現(xiàn)黃褐色水漬狀病變,逐漸失去光澤,姜從外部逐漸向內(nèi)軟化腐敗,僅留表皮,內(nèi)部充滿灰白色具硫化氫臭味的汁液。病莖、病根染病初呈淺黃褐色至暗紫色病變,后亦變成黃褐色腐爛,致葉尖或葉脈呈鮮黃色至黃褐色,葉緣上卷,病葉凋萎早落。
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zingibericola稱油菜黃單胞桿菌姜致病變種(姜細菌葉估柄黃單胞菌),屬細菌。菌體桿狀,大小0·4一0·7X0·7一1·8微米,單生為主,
兩端純圓,具1~2根單極生鞭毛。適宜生長溫度25一30℃,最高30~39C,好氧。革蘭氏
陰性。本菌常與周毛桿菌混合侵染,混合為害。
【病因】 病原細菌主要在貯藏的根莖里或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或越
夏,帶菌根莖成為田間主要初侵染源,并可通過根莖進行遠距離傳播,在田間病菌靠灌溉水
及地下害蟲傳播蔓延。在地上借風雨、人為等因素接觸傳播,病原細菌從傷口或葉片上的水
孔侵人,維管束向上、下蔓延。引致根莖腐爛域植株枯死。土溫28一30C、土壤濕度高易
發(fā)病。
【防治方法】 1)選用密輪細肉姜、疏輪大肉姜等耐沸品種和無病種姜,必要時切開種
姜用1:1:1(111倍式波爾多液浸20分鐘,也可用草木灰封住傷面,以避免病原菌從傷口侵人。
(2)選擇兩餓、通風好的們塊種姜,低洼地應(yīng)做畦或起高攏,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在機肥刊草木灰,發(fā)現(xiàn)病株馬上拔除,集中深埋或燒毀,病穴撒施石灰消毒,嚴防病田的灌溉水流入尤柄州中。(3)有條件的應(yīng)與水稻等禾不科作物2一3年輪作。(4)發(fā)病初期澆灌72%或68%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索4000倍液或抗菌劑401水劑800一1000倍液、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6110倍液、27%銅筒尚懸浮劑600倍液、30%堿式硫酸銅(綠得保)浮劑400倍液。此外,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5)種姜收獲后,先晾曬幾天,后放在20一33℃溫度條件下熱處理7~8天,促其傷門愈合,同時發(fā)現(xiàn)病姜及時剔除后,進行貯減,窖溫控制在12一15℃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