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潛葉蠅的防治
豌豆潛葉蠅

豌豆潛葉蠅

豌豆潛葉蠅



學名 Phytomyza nigricornis
【癥狀】 為害豌豆、蠶豆、萵苣、番茄、土豆,以及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蘿卜、油菜等,在我國各地均有發生。 幼蟲潛食葉內,造成葉片枯萎、死亡,影響蔬菜的光合作用,進而影響產量。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2.5毫米,翅展5~7毫米,頭黃色,復眼紅色,體灰色。低齡幼蟲乳白色,高齡時黃白色。 蛹黃至黑褐色,長扁橢圓形。 卵長橢圓形,灰白色,長0.3毫米。
【病因】 該蟲在華北地區一年至少發生5代,在廣東省可達18代。在北方以蛹在為害田中越冬,來年4月發生越冬代成蟲。4月下旬出現一代幼蟲,該代為害越冬豌豆以及春播菜苗等。二代幼蟲于5月發生,為害豌豆、油菜、甘蘭、萵苣等。成蟲白天活動,夜晚靜伏,但多傍晚時分出來交尾、產卵。卵產于寄主葉片邊緣的組織中,產卵處略高,葉表皮處有一刺孔。卵散產,單雌產卵量45~98粒。在夏季卵期為4~5天,春、秋季為9天。幼蟲孵出后即在葉中潛食,共3齡,幼蟲期5~14天,在初夏為10天左右。老熟后幼蟲將前氣門伸到葉片的表皮外,在葉肉內化蛹。蛹期5~6天。 在一年中,春季豌豆潛葉蠅隨溫度上升而為害逐漸加重,至夏初達到為害高峰期。入夏后數量驟減。到秋季,數量又有增加,但為害遠較春季輕。當氣溫超出35℃,則無法成活。
【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 重點防治時期為4~5月份,及時清除植株殘體,減少蟲源數量。②藥劑防治 當田間初見幼蟲時噴藥,每隔7~10天噴藥防治1次。可使用0.9%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0%殺蛉脲懸浮劑8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殺螟硫磷乳油 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1000~2 0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500倍液等藥劑噴霧,也可使用菊酯類農藥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