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菌核病的防治
大蒜菌核病

大蒜菌核病

大蒜菌核病



【癥狀】主要為害近地面假莖基部或貯存的鱗莖。病初呈水漬狀,出現圓形小點,后發展為不規則狀,致假莖變為黃褐色腐爛或倒折;干燥條件下,病部發白易破碎蒜瓣露出,在病部可見薄片狀黑褐色菌核8~23個或更多,致鱗莖萎縮,影響產量和質量。
【病因】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蒜種上越冬,豆瓣狀菌核可在土中存活10~13個月,在滅菌砂中可萌發30%左右,該病在河南間歇發生。
【防治方法】
(1)最好種2-3年大蒜輪作1年小麥。
(2)選取健康無病的大蒜留種。
(3)收獲后及時清除大蒜病株殘體,帶出田外深埋。
(4)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施足底肥。
(5)秋種時選用77%多寧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按種子量的0.3%兌水適量均勻噴灑種子,悶種5小時,晾干后播種。
(6)發病初期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重點噴莖基部,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