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灰霉病
2

灰霉病是小香蔥普通病害,目前我縣大部分小香蔥種植田塊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為防止造成損失,要及時做好灰霉病的防治和預防工作。
發病癥狀:發病初期葉片中上部出現白色至淺灰褐色小斑點,以后發展成白色壞死斑,后期病斑相互連接,致使蔥葉扭曲枯死。潮濕時病斑上生有灰褐色絨毛狀霉層。條件適宜時病害在短時間內由葉尖向下擴展,致大半個葉片甚至全葉枯死。
發病原因:該病菌隨氣流、灌溉水和農事操作傳播,接觸植物體后,主要由傷口侵入,也可直接穿透表皮而侵入。冷涼、高濕的環境條件最有利于灰霉病的發生。香蔥秋季苗期即可被侵染,冬季病情發展緩慢,春季再度蔓延并達到發病高峰。冬春季陰雨天多,降水量大,發病重。凡是能提高田間濕度和不利于植株健壯生長的因素都有利于灰霉病發生。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灌水不當,過度密植,偏施氮肥,植株衰弱等情況都能導致發病加重。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病地應實行輪作,收獲后要徹底清除病殘體,帶出田間銷毀。多雨地區或低洼地塊實行高畦栽培,雨季要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腐霉利、異菌脲、甲基硫菌磷、咪鮮胺等藥劑噴霧防治,每7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