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白色疫病的防治
蔥白色疫病

蔥白色疫病

蔥白色疫病



【癥狀】蔥白色疫病又稱白尖病。育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苗期、成株染病葉鞘、葉身出現周邊不明顯的油漬狀暗綠色病斑,后逐漸擴大至5~10厘米的大型油浸狀青白色大病斑,病斑中央白色至灰白色,病斑擴展至葉端逐漸干枯下垂,就工株而言,該病發病初期多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別于疫病和灰霉病。
【病因】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囊,借灌溉水或風雨傳播,病斑上新產生及地表的游動孢子借雨滴濺射傳播。一般5~6月始發,隨雨季到來,病情加重,夏季連陰雨天氣多易發病,暴雨過后排水不及時,地頭積水、氮肥過多或植株徒長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高腳白、雞腿蔥、五葉齊、畢克齊大蔥、章丘梧桐等抗耐病品種。
(2)發病地2~3年內不宜種植蔥蒜類蔬菜,收獲后注意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3)采用高畦或起垅栽培,及時中耕培土,盡量避免蔥秧與水接觸。
(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少追速效氮,以增強植株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