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紫云江納村:蔬菜產業助農脫貧增收(圖)
蔬菜網 時間:2018/1/8 來源:安順日報 閱讀數:484
近日,記者走進紫云自治縣火花鎮江納村,一片綠色映入眼簾,菜心、芥蘭長勢喜人,生機盎然。在這一片片綠油油的蔬菜基地里,可以看到配備齊全的現代噴灌水利設施,村民正在蔬菜基地里割菜,忙得不亦樂乎,一派繁忙景象。
過去的江納村沒有產業,村民增收渠道窄,很多村民從事著傳統農業,付出很多,可得到的收益并不高,迫于生計,村里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
江納村村民李合益在外打工多年,從事蔬菜銷售,慢慢的掌握福建和廣州的蔬菜銷售市場情況,想到家鄉低熱河谷的地理優勢條件,特別適合種植蔬菜,2015年李合益回到江納村開始進行蔬菜種植,并成立了紫云自治縣樂歡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把家鄉的蔬菜送往廣州和福建的市場進行銷售,中間利潤空間更大,而且還可以帶動家鄉人發展。”李合益說道*初返鄉成立合作社的初衷。
江納村低熱河谷的天然優勢,使得合作社蔬菜種植有著很大的優勢。在火花鎮政府的支持下,李合益的蔬菜種植起步很快,加之李合益多年的種植和銷售經驗,合作社的蔬菜長勢良好,銷售渠道暢通,很快便實現了利潤。
“進入冬天,種植菜心和芥蘭的云南和寧夏等地已經打霜,菜生長不出,我們江納村就沒有打霜,你看,這幾天的菜心和芥蘭依然長得很好,這時候我們的蔬菜銷售價格每斤就是5塊多,供不應求。” 合作社管理人員李小敏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合作社以田每畝650元,地每畝220元從村民手里流轉土地來發展蔬菜產業,截至目前,共流轉了680余畝土地來發展蔬菜產業。
如今,江納村村民除了得到流轉土地的收入,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合作社實行多勞多得,以收割的蔬菜每斤0.6元付給村民勞務費,現在每天都有幾十個村民在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務工。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就業,很多原來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到江納村,在合作社務工。
正在蔬菜基地里割菜的本村村民狄明秀告訴記者:“原來在家里種莊稼養不活一家人,我就和丈夫到寧夏、廣東等地打工,一年也就春節回家*,根本照顧不到家里人,過年回家的時候知道這里可以務工,我跟丈夫就留了下來,現在一個月能夠得到六七千元的收入,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小孩。”
火花鎮人大主席王德勝告訴記者:“我們一直在扶持壯大江納村的樂歡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便帶動村民發展。李合益有帶領村民一起致富的想法,在我們的動員下,現在已經吸納江納村55戶貧困戶入股到合作社,并在去年10月份就進行了分紅,每戶得到650元的分紅資金,隨著合作社的不斷壯大,這些貧困戶將得到更多的收入。”
江納村的蔬菜產業實實在在的使得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打下堅實基礎,給全村脫貧致富帶來希望和信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脫貧致富道路。
相關新聞
-
- 好
(0)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