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安定:一粒馬鈴薯的重量
蔬菜網 時間:2018/1/14 來源:甘肅日報 閱讀數:450 網友評論:2
對于城里人來說,無非50克、80克等,但對于世世代代生活在隴中大地的貧苦農民來說,曾經是一家老小賴以生存的重量,是一年到頭灑在黃土地里汗水的重量。如今,每一粒馬鈴薯都承載起農民脫貧致富美好希望的重量。
1月9日,雪后初霽,安定區香泉鎮關門口村的一處溫室大棚里,村民張林正忙著查看馬鈴薯薯苗的長勢。“這種苗可都是貨真價實的‘金疙瘩’,得小心侍弄。”張林告訴記者,他在凱凱公司占地200多畝的馬鈴薯原原種組培基地打工,基地每年能產1.7億粒優質馬鈴薯原原種,每一粒均價0.5元。
張林口中的“凱凱公司”全稱甘肅凱凱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集馬鈴薯脫毒苗、原原種、原種、一級種育繁推一體化和產學研相結合的省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家門口有這么大的企業,我們就不用出外打工了。”張林說,前幾年在外打零工,每年辛辛苦苦才賺幾千元。后來在家門口的凱凱公司打工,一年收入不比出外打工少。
凱凱公司帶給當地農民的不只是就業崗位,還有先進的種植技術。“我們創新實驗的‘一草三膜’高產增收技術,原本只能產一茬,如今可以夏收薯、冬收菜,經濟效益翻了一番。”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去年這項新技術在定西市6個縣區推廣了5000多畝,其中帶動500多貧困戶種植1000多畝。
“這幾年,村民們在本地4家龍頭企業和致富能人的帶動下,日子*天好起來。”關門口村村支書劉斌感慨地說。
農民的參與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安定區馬鈴薯產業也迎來由量到質的飛躍,一個個大型種植繁育基地和馬鈴薯產業園區拔地而起。距離關門口村不遠的地方,是正在建設的香泉鎮現代農業產業扶貧產業園基地,一座座高大的暖棚整齊排列在平整寬闊的雪地里,棚內的馬鈴薯苗綠意盎然。
香泉鎮副鎮長祁玉森介紹,這里正在建設全國*的馬鈴薯原原種標準化生產和出口基地,基地通過流轉土地、合作經營等模式培育引進產業主體14家,走以土地流轉保底、就地輸轉增收、農戶企業共贏的路子,將使當地貧困戶從馬鈴薯產業年獲得收入2000元以上,占當地農村人均純收入的30%。
隨著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怎樣延長產業鏈條,讓當地的馬鈴薯價錢越賣越好?在安定區,部分企業探索“馬鈴薯主食化”的產業增收新亮點。定西經濟開發區的甘肅巨鵬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這家公司將優質馬鈴薯加工成速凍薯條、薯塊等休閑食品和特色馬鈴薯主食產品,將定西馬鈴薯產品帶到美國、阿聯酋及周邊國家,年銷售額達2.5億元,其中出口貿易額1300萬美元。這一成功實踐,不僅為當地種植企業和農戶提供了一條“漂洋過海”的銷售新渠道,更將自己送上了“新三板”掛牌交易。
有政府政策扶持,有龍頭企業帶動,一粒粒馬鈴薯搖身一變,成了安定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大產業。2017年,安定區種植馬鈴薯101萬畝,產薯130萬噸,農民戶均種植馬鈴薯10畝,從馬鈴薯產業獲得收入1.2萬余元。
相關新聞
- 湖南常德:馬鈴薯搶時播種忙
- 云南尋甸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熱火朝天
- 云南省馬鈴薯核心種苗庫建成運行
- 湖南道縣:發展馬鈴薯種植助力產業扶貧
- 青海省打造13個馬鈴薯主產縣區(圖)
- 貴州大云村群眾搶抓時節種植馬鈴薯
新聞關鍵字: 馬鈴薯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