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匯川:小小香菇鋪就致富路
蔬菜網 時間:2018/4/11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閱讀數:453
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農業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今年以來,匯川區因地制宜,把食用菌做為產業扶貧的重要項目之一,計劃在高坪街道、泗渡鎮、團澤鎮、山盆鎮、芝麻鎮等地種植食用菌600萬棒,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來到位于沙灣鎮米糧村敖小芳經營的宏光光明食用菌種植場,從高處俯瞰,一座座黑色香菇大棚鱗次櫛比。三月份以來,除了要采摘去年的*后一茬香菇,敖小芳和工人們還忙著為今年的20萬棒菌包做準備。
“我們這些香菇就是尾茬了,但是尾茬的長勢比較好,這兩天價格在5塊左右,只摘得到六七百斤,純收入還有三四千。”宏光光明食用菌種植場負責人敖小芳說。
成立于2009年的宏光光明食用菌種植場建有43個種植大棚,年產香菇70多萬斤,銷售額達200多萬元,每年為村民提供30多個季節性崗位。靠著香菇種植,敖小芳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今年1月,她當選省人大代表參加貴州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據宏光光明食用菌種植場負責人敖小芳介紹,2018年,食用菌是匯川區重點扶持對象,也是重點的脫貧攻堅的一種產業,所以要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把我們香菇這個產業做成我們鎮的龍頭產業,帶動老百姓一起富裕起來。
走進泗渡鎮的松杉村興隆建全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香菇大棚,一根根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香菇長勢喜人。合作社負責人馮建全告訴記者,這幾天每天有2至3噸香菇從自家的香菇基地運往遵義和桐梓市場。
2013年,從外地打工回來的馮建全瞅準香菇產業發展商機,投資50萬元流轉20畝土地發展香菇種植,并于2015年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并在合作社做工。
劉大凡是村里的低保戶,夫妻倆患有重病,每年1萬多元的醫藥費讓一家人苦不堪言。自從在合作社做工后,他家的負擔減輕了不少。
如今,合作社香菇種植規模已達82畝,建有鋼管大棚 63個。去年,合作社年產量近36萬斤,銷售額220多萬元。
“今年我準備擴建1萬個平方的大棚,滅菌鍋爐3臺,冷庫自己還要籌備資金建到100多個立方,還要搞一個接待中心,學習室,會議室,現在正準備在建。”泗渡鎮興隆建全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建全說。
為讓食用菌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匯川區農牧局和各鎮農業服務中心加強食用菌市場質量檢測與監管,從源頭上把控,確保食用菌綠色與安全。
“我們又通過監督抽檢,對全區的主要的農產品和大戶他們生產的農產品進行不定時的監督抽檢,在鎮級層面,他們隨機隨時地都對我們轄區內的這些農產品進行例行抽檢,對農資市場也在加大監管和檢查的力度。”匯川區農牧局執法一大隊執法人員蔡春說。
據統計,目前,匯川區共有1家食用菌企業和7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去年,全區種植香菇190萬棒,產量540噸,產值777萬元。
為了讓小小香菇成為促進匯川經濟發展,帶動農民有效脫貧的大產業,今年以來,匯川區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計劃在高坪街道、泗渡鎮、團澤鎮、山盆鎮、芝麻鎮等地種植食用菌600萬棒。
“食用菌經濟效益很高,每畝產值平均可達3萬元,是玉米產值的30倍,但它的種植技術要求高,投入成本也很大,我們選擇的這5個示范點原本就有種植基礎,具有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支撐,我們將依托這5個食用菌種植基地,進一步擴大匯川綠色食用菌品牌的影響范圍,助推全區食用菌的生產銷售。”匯川區農牧局副局長張方林說。
相關新聞
- “小蘑菇”做出大文章 拜泉縣打造食用菌扶貧...
- 河南寶豐:食用菌圓了貧困家庭的脫貧夢
- 廣西隆安:發展食用菌產業 走上脫貧快車道
- 貴州安順:食用菌產業播撒“致富夢”
- 陜西商洛:食用菌產業成為脫貧支柱產業
- 河南:食用菌棚承載致富夢
新聞關鍵字: 食用菌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