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定“舌尖財富”助脫貧
蔬菜網 時間:2018/5/7 來源:中新網 閱讀數:392 網友評論:3
“一看二捏三采摘。”走進貴州省貴定縣昌明鎮打鐵村食用菌種植大棚中,中企食用菌科技研究生產公司技術員曹本帥正在指導當地菌農采摘毛木耳。
比巴掌還大的毛木耳一朵一朵被采摘下來,菌農們臉上笑開了花。
中企食用菌科技研究生產有限公司是貴定縣招商引資產業扶貧重點龍頭企業,是集食用菌種苗科研培育、基地種植銷售、休閑旅游觀光、產品深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科技生態農業企業。
“為幫助當地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成為現代農業種植能手,企業會定時進行技術指導。”曹本帥介紹說,“企業統一提供出菇管理和采收分級包裝,產品產出后統一回收和銷售。”
“食用菌基地生產經營,貧困戶穩定增收兩個目標都要確保。”曹本帥告訴記者,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選準產業是產業扶貧的關鍵。
“土地全部流轉用來種植食用菌了,不用再外出打工,種食用菌每天都有錢賺,還能照顧孩子和老人,挺好的!”基地務工村民高禮芬說。
食用菌種植不僅打通了打鐵村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還拓寬了貧困戶在有限土地上的增收渠道,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被動脫貧變為主動脫貧。
貴定縣內山多地少,大部分農民祖祖輩輩種的是玉米、洋芋、水稻“老三件”,效益不高,產業不興,是農民長期腰包不鼓的一個重要原因。
“用企業帶動千家萬戶種植食用菌,在扶貧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貴定縣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局長何華軍告訴記者,“如何選準產業?就是要樹立現代市場經濟觀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什么賺錢種什么、什么賺錢養什么,算好成本賬、效益賬,變‘為吃而生產’為‘為賣而生產’,把低效傳統產品調下來,把蔬菜、茶葉、生態家禽、食用菌、中藥材等附加值高的綠色優質產品調上去。”
通過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貴定全縣建成食用菌中心示范種植基地1個,邊遠村寨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20個,種植食用菌300萬棒,利益聯結貧困戶896戶,貧困人口2419人。
何華軍認為“產業選擇,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從一開始就要開展全產業鏈的研究,不僅上游供應鏈要有更多更好的農特產品,也要考慮延伸產業鏈,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提高附加值,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特”“一縣一業”,既要上規模,也要有特色,進而創品牌。”
今年開展扶貧“春風行動”以來,貴定縣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食用菌產業是脫貧重要抓手。未來,全縣規劃發展食用菌產業布局,實現95個行政村全覆蓋,力爭實現所有貧困戶、邊緣戶受益。
相關新聞
- “小蘑菇”做出大文章 拜泉縣打造食用菌扶貧...
- 河南寶豐:食用菌圓了貧困家庭的脫貧夢
- 廣西隆安:發展食用菌產業 走上脫貧快車道
- 貴州安順:食用菌產業播撒“致富夢”
- 陜西商洛:食用菌產業成為脫貧支柱產業
- 河南:食用菌棚承載致富夢
新聞關鍵字: 食用菌
-
- 好
(3)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