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書記”撐起“致富傘”
蔬菜網 時間:2018/5/21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423 網友評論:4
清豐縣馬莊橋鎮趙家村食用菌基地,農戶閆彩玲家大棚里的雞樅菌長勢喜人。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人蹲在地上,一邊掏出溫度計測地溫,一邊叮囑閆彩玲要多灑些水。“這是俺村的黨支部書記趙玉甫,多虧他這個‘蘑菇書記’,讓俺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閆彩玲樂呵呵地說。
一句“蘑菇書記”,幾多風雨真情。去年村里搭起免費大棚,動員貧困戶用到戶增收資金買菌棒來種,閆彩玲卻不敢報名。趙玉甫幾番登門,再三承諾:“別怕,你有‘后盾’!”
“如果不把貧困戶的蘑菇當成自家的蘑菇,貧困戶咋能相信你?”趙玉甫和黨員們一合計,把黨支部建在了食用菌基地,每一名黨員負責一戶貧困戶的大棚。有了堅強“后盾”,貧困戶挺直了腰桿。趙玉甫告訴記者,趙家村食用菌基地共帶動貧困戶130多戶,全鎮大多數貧困人口都可以從基地獲得收益。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清豐縣推動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新建53個標準化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帶動1.7萬余人脫貧致富。縣、鄉(鎮)、村三級黨委書記撲下身子、齊抓食用菌產業。
“‘蘑菇書記’是開路先鋒,跟著走準沒錯!”*近,清豐縣高堡鄉才古莊村貧困戶王繼山正用無息貸款,加緊建造兩座雙孢菇大棚。去年春天,縣里提出發展食用菌產業時,王繼山動了心,可一想到投資大、沒經驗,他又打了退堂鼓。就在那時,才古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傳周自掏腰包70多萬元,建好食用菌大棚供村民使用。
“當時我也擔心錢會打水漂,但是要帶著鄉親們致富,大不了算俺的廠子一年沒掙錢。”李傳周說。村支書定了村民的心,首批大棚年產值均超過10萬元。
“俺這個‘蘑菇書記’是逼出來的。”清豐縣韓村鎮西趙樓村黨支部書記盧午申曾先行試種草菇,因不懂技術,血本無歸。從此,他*天待在大棚里“修煉”。“俺必須成為專家,這樣才有底氣帶領群眾去脫貧致富。”盧午申說,如今,該村的食用菌基地已發展大棚200多座。
“食用菌對溫度、濕度要求高。現在天氣逐漸變熱,適當延長大棚蓋門簾的時間咋樣?”在基地轉完一遍,盧午申把想法發到“清豐縣鄉村三級書記微信群”里。“照顧蘑菇,得跟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操心。”馬莊橋鎮黨委書記師敬川馬上在群里發言,“不把扶貧事業干好,*后丟人的是自己!”
相關新聞
-
- 好
(4)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