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陽谷貧困村建起農業產業園(圖)
蔬菜網 時間:2018/6/29 來源:聊城日報 閱讀數:455 網友評論:1
大棚

整齊排列的鋼架大棚,碧綠鮮嫩的黃瓜,青翠欲滴的西葫蘆,和煦的陽光下,處處生機盎然。這是6月21日,記者在陽谷縣阿城鎮古阿井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采訪時看到的一幕。
陽谷縣阿城鎮通過招商引資,總投資2.3億元,占地600畝的古阿井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農業產業園項目落戶薛莊村。該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6000萬元,建設新型雙層日光溫室83棟70500平方米,二期預計投資1.7億元,規劃占地226畝,建設智能化玻璃溫室2棟,總計11.9萬平方米。目前已流轉土地300多畝,建設高效集約蔬菜溫室27個。“自從建了農業產業園,村里開始大變樣,老百姓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薛莊村村干部孫淑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除每年每畝拿到1200元的租金外,村民還被聘到棚里干活,每月能領2000多元的工資,比過去種地收入強多了。”而說起今年的效益,企業負責人臉上樂開了花:“今年4個大棚的西葫蘆一共賣了16萬元;這21個大棚種的是精品小西瓜,全部直供大城市超市,每個棚收入六七萬元;這2個大棚采用了沼氣池、畜舍、溫室大棚、后冷棚、工房‘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技術,綠色環保效益高。”
在古阿井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有22個大棚由阿城鎮整合扶貧資金220萬元建設而成,被親切地稱為“扶貧大棚”。去年,全鎮84戶貧困戶202人共獲得分紅22萬元。
貧困戶李憲海就是農業產業園的一名受益者。因為妻子患有精神疾病,無法照顧孩子,這些年來李憲海被迫放棄外出打工,在家務農和干些零工。女兒曾是他*的精神寄托。可去年初,女兒被發現同樣患有精神疾病。李憲海慌了,帶著她四處求醫,為此家里欠了不少債。“去年9月份一家三口領了6000元的分紅,加上低保等各項補貼和地里的莊稼收入,一年收入 1萬多元。”李憲海說,“往后康復治療還需要不少錢,有了這筆幫扶資金,孩子的醫療費不愁了!”
阿城鎮黨委書記胡瑞恒告訴記者,為了有效盤活土地資源,切實充實農民的“錢袋子”,去年以來,該鎮立足大棚蔬菜種植優勢,抓住全市建設高效集約蔬菜溫室的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地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參與蔬菜溫室建設,并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訂單農業等方式發展蔬菜特色產業,打造精致農業示范區。目前,全鎮已建設完成百畝以上種植小區4個,其中350畝以上小區1個,共建成高標準溫室大棚60余個;分散建設、改建、擴建大棚1300個。
相關新聞
新聞關鍵字: 大棚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