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香菇種植能手帶領鄉親過上好日子
蔬菜網 時間:2018/7/2 來源:經濟日報 閱讀數:386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下夾河鄉下夾河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人均土地不到一畝半。為讓村民盡快脫貧致富,2010年村里經過考察,決定發展香菇產業,并投資興建設施農業設備。
但是,種植香菇有風險,沒有村民愿意投錢嘗試。無奈,村里只好對外招商。村民王明芳曾在外創業,幾年后回到家鄉下夾河村,看著一排排空無一物的大棚,感覺實在可惜,于是決定挑起這個擔子,一口氣包下了35個設施大棚。為了掌握香菇種植技術,王明芳遠走河南*香菇產地西峽縣,近到遼寧省內熊岳農民技術學院,并多次往返沈陽農業大學,拜師學藝。
經過學習考察,王明芳摸索出了一套香菇生產和管理模式:公司+合作社+農戶+技術協會。于是,“菇滿鄉”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了。從2016年到2017年,王明芳先后投入近800萬元,在下堡村建起了230多個高標準、現代化的冷、暖大棚。這些由她投資的現代化大棚,均無償提供給種植戶使用。全村有110多戶,其中51戶為合作社的種植戶,其余大多數農戶在合作社打工,整個村都在圍繞香菇產業轉。
香菇是高投入產業,每0.06公頃土地上,菌棒投入資金需要3萬元左右,很多農戶家庭拿不出這筆錢。王明芳就主動幫農戶想辦法籌集資金,她以合作社的資產作為抵押物,幫助農戶獲得貸款。同時,合作社還購買銀行貸款擔保金保險,如果農戶還不上銀行貸款,合作社就是第二還款人,以此降低農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風險。“農戶沒有抵押物是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的,所以我們采取了‘信貸+保險’的新模式。”王明芳說。
村民種植香菇的資金解決了,技術從哪兒來呢?王明芳的合作社與撫順市食用菌協會合作,還常年聘請西峽縣香菇種植專家擔任指導,并與沈陽農業大學保持著密切合作,隨時給種植戶提供技術支持。為了方便技術指導,她還成立了香菇種植微信群。香菇生產時節,每天凌晨4點,王明芳就穿著雨靴走出家門,挨個大棚進去查看香菇長勢,然后在微信群里指導種植戶。“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大棚外有一行鞋印,那是王明芳的。”下夾河村村民孔婷說。
王明芳的合作社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由*初的35個大棚發展到48個大棚,還建起了80平方米的保鮮庫、120平方米的倉庫。在她的帶領下,下夾河村的香菇種植業紅火起來了,一戶又一戶農民加入到合作社,走上了致富路。
王明芳來了以后,村民不僅走上了致富路,村風也發生了變化。每天早上5點左右,家家戶戶的燈都亮起來,村民們陸陸續續走出家門去干活。孔婷說:“家家有活干,人人有錢掙,哪還有時間去打麻將,現在咱村根本沒閑人!”
“我們的香菇品種好,供不應求,遠銷上海、廣州、深圳等地,2017年香菇種植比2016年增收了430萬元,今年要再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讓更多的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王明芳自信滿滿。
相關新聞
- 甘肅華池:小香菇引領致富路
- 貴州施秉:香菇產業引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 陜西渭南市澄城縣小香菇托起致富夢
- 湖北襄陽靈芝和香菇暢銷國外
- 河南西峽:小香菇托起貧困群眾致富夢
- 陜西子長:發展“窯洞香菇”成為脫貧新亮點
新聞關鍵字: 香菇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