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汪清:黑木耳產業鏈開拓扶貧路
蔬菜網 時間:2018/7/3 來源:新華社長春 閱讀數:397 網友評論:3
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木耳被百姓喻為“牡丹”:春末擺放落地的白色菌包被稱為“白牡丹”,盛夏成熟采摘的黑木耳被稱為“黑牡丹”。“把木耳稱為‘牡丹’,是因為它們給汪清群眾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汪清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宋學忠說。
地處東北邊境的汪清縣是吉林省8個“國貧縣”之一,如今9.8萬農村人口中有近4萬人從事木耳相關產業。2017年,當地黑木耳栽培總量達6.5億袋,產量4.75萬噸,產值34億元,帶動9000余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汪清縣常務副縣長盧立國介紹,汪清已初步形成集規?;N植、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為一體的黑木耳全產業鏈循環發展體系。
一場“太陽雨”后,汪清縣天橋嶺鎮天橋嶺村一處擺放基地的“黑牡丹”更顯晶瑩剔透。這里共擺放了200多萬袋黑木耳,場面壯觀。天橋嶺鎮木耳產量約占全縣總產量的一半,鎮黨委書記文善紅說,鎮里共有擺放基地43處,擺放能力在500萬袋以上的基地有12處。
天橋嶺鎮桃源村貧困戶王躍東由于腿部殘疾而喪失了勞動能力,如今,他在黑木耳擺放基地找到了新工作。“平時我在基地看護、澆水,每月給我開工資。”他說。
2012年,汪清縣天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在天橋嶺鎮成立,并建設了天成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公司為農戶提供完善的交易平臺,以產業發展帶動脫貧。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將土地流轉給公司,有勞動能力的進入園區參與生產經營,*終由公司進行統一銷售。”公司董事長祝鳳秋說,6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靠黑木耳賺得了實惠、改善了生活。
相關新聞
- 黑龍江伊春:種植黑木耳開創增收渠道
- 遼寧鐵嶺:黑木耳種植為菇農帶來好“錢”程
- 遼寧大石橋:黑木耳鋪就致富路
- 山東蘭陵:黑木耳成為村民脫貧的“黑金疙瘩”
- 新疆博樂:黑木耳成為村民致富“金鑰匙”
- 新疆:種植優良品種黑木耳助民增收
新聞關鍵字: 黑木耳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