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種瓜才能讓瓜農得甜頭
蔬菜網 時間:2018/8/6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500 網友評論:2
作為全國種植面積*、產量居首的西瓜大省,河南省每年的西瓜銷售行情都會牽動不少人的心。
連日來,記者在河南省兩個“西瓜之鄉”走訪中,發現存在西瓜銷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這廂西瓜能賣兩三元一斤,瓜農坐在家門口,客商源源不斷,西瓜暢銷全國;那廂西瓜賣0.3元一斤,客商還要挑挑揀揀,瓜農無奈自行運到市區銷售……
西瓜銷售冷熱懸殊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河南省西瓜種植結構及模式亟待升級的現狀。
“瓜鄉新秀”:大棚種植+新品種,每畝收入過萬元
在夏邑縣北嶺鎮劉集村,西瓜經紀人崔賀在核算今年的收成。
“4月27日開始收的*車瓜,2.8元一斤,7月5日收的*后一車瓜,0.8元一斤,一共收了200多車、1000多噸西瓜,賺了十來萬塊錢。”崔賀掩飾不住自豪之情。
為什么西瓜能賣這么好?54歲的瓜農韓慶濤甚是得意:因為種的西瓜品種是84-24!
在夏邑縣,談起西瓜種植,韓慶濤*有發言權。作為當地引進84-24西瓜的*人,他2004年在上海打工時接觸到了84-24西瓜,2005年,他和幾名老鄉從上海買回84-24瓜種,*年他們種了84畝,西瓜不僅早早上市,而且口感脆甜,當地露地西瓜賣0.2元一斤,他們種的西瓜賣0.8元一斤。
看到種西瓜能賺錢,北嶺鎮種西瓜的農民越來越多,目前種植面積達到12.8萬畝。
時間長了,夏邑瓜農也知道了84-24的來歷。這個品種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明珠女士1984年培育成功的,學名是“早佳84-24”。這個品種的特點是上市早,皮薄、汁多、糖度高,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南方市場上市,因為價格貴被人們視為精品西瓜。
與一般的露地西瓜相比,84-24對種植技術要求較高,前期投入也較大。夏邑瓜農摸索出了“4膜覆蓋大棚種植技術”,每座大棚建棚成本5000多元。同時采用非嫁接的自根苗栽培技術,*程度確保了西瓜口味不變。加上夏邑縣土壤硒含量較高,西瓜含糖量普遍在11%以上,受到市場的追捧。
2017年5月,夏邑縣被授予“中國西瓜之鄉”稱號。據統計數字顯示,夏邑84-24西瓜畝產8000斤左右,平均售價1.5元一斤,瓜農畝均收入超過1萬元,遠超其他經濟作物。
“瓜鄉老兵”:露地種植+老品種,每畝收入不足1000元
7月26日上午,在開封市杏花營鎮,占地120畝的開封市西瓜批發市場內,零星地停放著七八輛賣瓜車。
瓜農張凱說,他家里種了8畝西瓜,是麥子套種的露地西瓜,“這幾天賣0.3元一斤,每畝能產5000多斤西瓜,除去成本,今年一畝地收入800多塊錢。”
開封具有悠久的西瓜種植歷史,沙土地產出的沙瓤西瓜曾走俏市場。杏花營鎮和杏花營農場是汴梁西瓜的核心產區,被稱為“西瓜之鄉”。
杏花營鎮高寨社區黨支部書記范學生是種了幾十年西瓜的“老把式”。他說,汴梁西瓜起步早、基礎好,但這些年在種植品種和種植技術上都沒有更新,“種的幾乎全是露地西瓜,設施西瓜占不到十分之一,上市時間集中、售價低、效益差,每畝毛收入2000多元,刨去成本每畝西瓜收入不到1000元。”
為何不種84-24?范學生說,84-24要在大棚里種植,前期投入較大,一般瓜農承受不了;另一方面,84-24瓜皮薄、特別脆,不好運輸,本地銷售價高難賣,所以沒有選種。
出路:從“種啥賣啥”到“要啥種啥”
“西瓜消費市場不斷發生著變化,特別是優質、小果型品種需求量在增大。”省農科院園藝所西甜瓜研究室主任趙衛星說,這倒逼著西瓜種植方式必須發生改變,尤其是應引導露地種植向設施栽培轉移。
趙衛星介紹,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統計數字顯示,2017年河南西瓜種植面積326萬畝,產量1110余萬噸。其中,露地種植占總栽培面積的六成以上。設施西瓜*早在4月25日上市,價格高且市場供不應求;露地西瓜7月底至8月初集中上市,價格低還容易出現“難賣”。
除了改變種植方式外,還應該積極推廣種植新品種。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究員徐志紅說,河南不僅在西瓜種植面積、產量上是*大省,培育的優良品種也*多,從事西甜瓜育種的有部屬、省屬11家單位,具有很強的實力。
徐志紅坦言,一個新品種的推廣需要時間。夏邑引進的84-24品種培育成功了30多年,在上海、浙江已經種植20年,近些年才得到河南種植戶的認可。“我們培育出的珍品西瓜,個頭小、口感好,能賣到8元一斤,在中牟縣韓寺鎮推廣了10年,這兩年才走出示范田,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傳統瓜農的抵御風險能力差,推廣新品種還得依托種植大戶和合作社帶頭示范,從‘種啥賣啥’轉變為‘要啥種啥’,要讓瓜農實實在在嘗到甜頭,提高種植效益。”徐志紅建議。
相關新聞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