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玉米期貨鏈條成為產業避險重要工具
蔬菜網 時間:2018/9/18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10 網友評論:1
我國玉米近年來產量、消費量均超過兩億噸,玉米成為*的糧食品種,也是產業政策調控的焦點。收儲制度改革兩年來,隨著玉米價格波動加大,農業經營主體避險需求大幅增加,對金融創新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9月12日,記者從大連商品交易所主辦的“第11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上獲悉,2013年以來,大商所以玉米、玉米淀粉期貨構成了玉米深加工避險鏈條,玉米、豆粕、雞蛋期貨形成了飼料及養殖避險鏈條。今年1-8月份,這兩個鏈條品種成交量、持倉量分別占大商所農產品期貨的71%、72%。
據大商所黨委委員、總經理王鳳海介紹,為貼近現貨貿易,大商所在玉米品種上實施了集團交割制度,并進一步實施期貨交易商制度,增掛跨期套利合約,玉米近月合約明顯活躍,為產業客戶連續參與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提供了多便利。在雞蛋品種上,實施了每日交割、車板交割制度,成為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個主力合約連續的品種,有效滿足了涉農企業的避險需求。目前,玉米產業鏈全部大型貿易企業、50%的全國30強飼料企業集團,以及75%的玉米淀粉加工企業利用玉米期貨規避現貨經營中的價格波動風險,圍繞玉米期貨形成的避險鏈條已成為我國期貨市場功能發揮較為充分的品種系列之一。
在服務產業的過程中,近幾年大商所在玉米、大豆、雞蛋品種上,支持相關機構完成了47個“保險+期貨”試點,為近8萬多農戶提供了收入保障服務。今年,大商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預算支持3億元,在玉米、大豆、雞蛋品種上,推出了包括“保險+期貨”、場外期權、基差貿易等多種業務模式,涉及期貨公司、證券公司、銀行等多類主體共同參與的“農民收入保障計劃”。目前共計備案92個項目,其中涉及玉米項目69個,其中已有32個采取“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模式。今年有3個縣(自治旗)實現了“保險+期貨”項目全覆蓋。
據悉,下一步大商所將加快推出玉米期權,為企業提供更為豐富、靈活的風險管理工具和交易策略。同時,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將玉米交割區域擴大至全國。
相關新聞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