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蛋蛋”變”金蛋蛋” 馬鈴薯已成為甘肅農民增收主導產業
蔬菜網 時間:2018/9/30 來源:每日甘肅網 閱讀數:500 網友評論:1
甘肅省馬鈴薯種植面積由2000年的626萬畝發展到2017年的1083萬畝,位列全國第三;總產量由2000年的525萬噸提高到2017年的1300萬噸,位居全國第二;馬鈴薯產業已成為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這是近日從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18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傳來的信息。
在新聞發布會上,省農牧廳副廳長楊祁峰說,馬鈴薯是甘肅省三大糧食作物之一,也是甘肅省*具生產潛力、市場優勢和開發前景的特色農產品。近年來,甘肅省馬鈴薯產業得到長足發展。馬鈴薯產業已成為全省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同時,甘肅也是全國*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我省馬鈴薯種植規模逐年擴大,全省已經形成了以中部淀粉加工型、河西沿山冷涼地區及沿黃灌區薯條薯片全粉加工專用型、隴東南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地區脫毒種薯繁育四大生產基地,優勢產區面積占全省種植面積的70%以上。2017年,定西市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批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國際馬鈴薯研究中心亞太地區在渭源縣掛牌成立了*工作站。
全省已建成規模以上馬鈴薯加工企業100余家,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10家,馬鈴薯制品加工能力80余萬噸,年加工鮮薯300萬噸。加工產品由精淀粉為主已經拓展到*休閑食品、新型工業產品及廢渣廢水綜合利用等多種產品。已經開發推廣的馬鈴薯主食產品有馬鈴薯饅頭、面條、面包、餅干、花式糕點、方便粉絲等6大類、12個品種、20余種口味。全省現有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10個、購銷網點1500多個、運銷大戶3500多戶、營銷從業人員10萬多人。每年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福建、河南等20多個省市的鮮薯達350萬噸,占年鮮薯總產量的35%以上,穩定占領了中原市場,在華南、西南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另外銷往斯里蘭卡、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國外的馬鈴薯產品30萬噸,占年鮮薯總產量的3%以上。積極探索馬鈴薯銷售新模式,組織馬鈴薯網上銷售活動,搭建了“網貨下鄉”、“馬鈴薯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穩定了市場預期、提升了鮮薯價格、增加了農民收入。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運營,在淘寶、天貓、京東、善融等大型網絡零售平臺開設了馬鈴薯及其制品銷售網店220多家,年網絡零售額2000多萬元。
楊祁峰還表示,依托企業建成了甘肅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變性淀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馬鈴薯與特色果蔬速凍和精淀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變性淀粉工藝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定西市目前已實現了馬鈴薯重點生產加工企業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覆蓋,全省共注冊馬鈴薯品牌商標近40個,10多個馬鈴薯及其制品獲A級綠色食品證書;“定西馬鈴薯”商標被認定為*商標,獲得農業部全國地理標志認證和國家質檢總局“定西馬鈴薯脫毒種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獲得農業部“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2017甘肅農業博覽會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 安定區被國家質檢總局命名為“馬鈴薯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被農業部等九部委命名為“*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安定“大江”牌馬鈴薯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清吉”牌馬鈴薯精淀粉獲國際金獎。
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學儉介紹說,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馬鈴薯產業已成為定西具有代表意義和獨特優勢的支柱產業之一,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收入1590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3.2%,曾經的“救命薯”“溫飽薯”,現在正承擔著“脫貧薯”“致富薯”的重大使命。定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馬鈴薯*適種區之一,已有2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96年以來,定西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馬鈴薯品質優勢,實施“洋芋工程”,把馬鈴薯作為一項脫貧致富工程來培育和推進,特別是2008年舉全市之力打造“中國薯都”以來,馬鈴薯產業步入科學化布局、集約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精深化加工、品牌化營銷的新階段,種植面積由100萬畝發展到300多萬畝,位列全國地級市第三,總產量由不足100萬噸提高到500萬噸,位居全國*,產業影響力由“中國馬鈴薯之鄉”向“中國薯都”提升,功能效用由解決溫飽躍居為支撐經濟轉型跨越的優勢主導產業。今天的定西,已成為全國馬鈴薯四大主產區之一和全國*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并且形成了六大發展優勢。
相關新聞
- 湖南常德:馬鈴薯搶時播種忙
- 云南尋甸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熱火朝天
- 云南省馬鈴薯核心種苗庫建成運行
- 湖南道縣:發展馬鈴薯種植助力產業扶貧
- 青海省打造13個馬鈴薯主產縣區(圖)
- 貴州大云村群眾搶抓時節種植馬鈴薯
新聞關鍵字: 馬鈴薯
-
- 好
(1)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