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海:小蘑菇撐開了土官溝村民“致富傘”
蔬菜網 時間:2018/10/29 來源:海東時報 閱讀數:424 網友評論:2
山東樂都區壽樂鎮土官溝村地處偏僻,兩山夾一溝的地形讓這里祖祖輩輩的村民們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為了摘掉貧困的帽子,三年前村民們開始嘗試種植藥材。由于土官溝村溫度和濕度過大以及日照時間較短,不利于藥材生長,藥材種植戶一直沒有賺到錢。眼看希望渺茫收入無望,土官溝村康紅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永紅急在心里。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直尋找商機的李永紅和青海泓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結了緣,經過多次學習、溝通,李永紅決定帶著種植戶們開始嘗試種植食用菌。
近日,記者在合作社大棚里看到一個個菌棒長勢良好。李永紅說:“我在三分地里種植了3000個菌棒,菌棒一般出3次菇,這樣算下來也有500到600斤左右。”當記者問到收入的時候,李永紅告訴記者:“如今市場價在每斤3元左右,一茬菌菇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這是三分地的產量。”據了解,李永紅一年可以種3茬蘑菇,一茬是1800元左右,3茬就是5400元左右,在開春的時候還可以種植兩茬,這樣算的話三分地下來也有一萬多元的收入。
有了“*個吃螃蟹的人”,合作社里120余戶種植戶們都陸續開始嘗試種植食用菌。土官溝村的村民蒲元順和妻子一開始拿不定主意,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申領了100個菌棒種到了后院的角落里,可沒想到卻給他們帶來了意外之喜。蒲元順說:“已經收了20多斤了,給親戚們分了一點,自家留了一些,大家都覺得口感特別好。”
嘗到甜頭的蒲元順如今打算找一塊寬敞的地方大量種植蘑菇。跟蒲元順一樣,卓瑪吉宗也是*早試種的種植戶,看到*先試種的一批食用菌成果不錯,趁著氣候不錯趕忙種上了第二茬。“這種蘑菇種起來很方便,也不用多操心。與種的菜籽和土豆不沖突。今年已經種了兩千個左右的菌棒,明年還會擴大再多種一些。”卓瑪吉宗說。
以前的不利環境因素如今變成了優勢,再加上食用菌種植不受地域限制,在樹林、河灘、花園、菜窖甚至是田間地頭的任何空隙都可以種植味道鮮美的土官山菌。村民們看到這樣的成果都來找李永紅,打算加入明年的食用菌種植隊伍里。
在青海泓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廠標準化車間里,記者看到了種植戶們手里的菌包。種植戶們要做的僅僅是把這些馬上就要出菇的菌包種進地里,就可以等著收獲。據樂都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馬國業介紹,目前泓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棒輻射到樂都區的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進行林下養殖,主要以庭園經濟、林下養殖還有馬鈴薯雙壟定植。
據海東農發委的技術人員介紹,通過目前下發的3.5萬個菌棒的生長情況來看,土官山菌的長勢還是不錯。下一步,技術人員將繼續為種植戶們提供技術支援,保證每畝每次的產量不低于5000斤。
相關新聞
- “小蘑菇”做出大文章 拜泉縣打造食用菌扶貧...
- 河南寶豐:食用菌圓了貧困家庭的脫貧夢
- 廣西隆安:發展食用菌產業 走上脫貧快車道
- 貴州安順:食用菌產業播撒“致富夢”
- 陜西商洛:食用菌產業成為脫貧支柱產業
- 河南:食用菌棚承載致富夢
新聞關鍵字: 食用菌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