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北:小土豆成為脫貧致富大產業(圖)
蔬菜網 時間:2018/11/14 來源:農業農村部 閱讀數:430
土豆

時下,走進河北省張北縣小二臺鄉德勝村,馬鈴薯種薯收獲期剛剛結束。農民們新收獲的種薯已經整整齊齊碼放在恒溫庫中,等待來年馬鈴薯種植期賣個好價錢。村民陸燕林高興地說:“今年一個大棚比往年多產兩萬粒,能多掙4000塊錢呢!”她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張北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貧困戶也大多集中在農村。為了更好地推進*扶貧工作,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近幾年,張北縣委、縣政府針對全縣農業生產特點,依托已經形成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訂單馬鈴薯、甜菜全產業鏈等特色產業,制定出臺了馬鈴薯、甜菜、藜麥、麻豌豆、亞麻、燕麥種植和肉牛養殖扶持政策等,努力把優勢農牧產業打造成脫貧的“硬支撐”。
該縣把馬鈴薯產業確定為主導產業,引進推廣了“中薯3號”、“中薯5號”、“費烏瑞它”等新優品種20多個,形成了早中晚相結合的薯種結構,并且依托中國農科院、張家口農科院,形成了縣鄉村戶四級脫毒馬鈴薯繁育推廣體系。今年,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36.5萬畝左右,畝產1200公斤至1400公斤,總產量達到50萬噸左右,人均增收800—1000元。并培育了大農種業、盛源薯業等育種企業6家,發展種薯合作社和種植大戶100多家,年生產脫毒苗3億株,微型薯5億粒,占全國微型薯總產量的1/5以上。
除此之外,張北縣通過打造“一園一鎮三區兩中心”馬鈴薯產業布局,構建了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使馬鈴薯產業成為助力全縣農民脫貧、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柱產業。特別是從“種薯繁育、商品薯生產、倉儲物流、精深加工”等關鍵環節入手,探索建立了“政府+龍頭企業+基地+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嵌入馬鈴薯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持續穩定受益。
“馬鈴薯產業只是張北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帶動村民脫貧增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們狠抓特色效益農業,除馬鈴薯外,還發展了甜菜、藜麥、食用菌等多種特色農業。”該縣農牧局副局長陶國峰告訴筆者。
據了解,今年張北全縣共種植13.5萬畝甜菜、36.5萬畝馬鈴薯、4600畝藜麥和6500畝麻豌豆,均迎來豐收。其中,藜麥每畝地產值達到1000—1500元,甜菜可戶均增收3000多元。在張北,特色農業的產業化鋪就了農民的脫貧致富之路。
相關新聞
- 湖南常德:馬鈴薯搶時播種忙
- 云南尋甸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熱火朝天
- 云南省馬鈴薯核心種苗庫建成運行
- 湖南道縣:發展馬鈴薯種植助力產業扶貧
- 青海省打造13個馬鈴薯主產縣區(圖)
- 貴州大云村群眾搶抓時節種植馬鈴薯
新聞關鍵字: 馬鈴薯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