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興:蔬菜大棚里的脫貧夢
蔬菜網 時間:2018/11/15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552 網友評論:4
近日,記者來到葉縣夏李鄉董湖村見到劉貴興時,他正在大棚里打理蔬菜。“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有了黨的扶貧好政策,咱也得踏實肯干。”談起自己的脫貧經驗,劉貴興說道。
今年52歲的劉貴興一家五口人,妻子身體不好。為了供三個孩子上學,劉貴興掏空了家底,成為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他勤字當頭、自立自強,在黨的各項政策幫扶下發展蔬菜大棚,2016年光榮甩掉了“貧困帽”,成為村里脫貧致富帶頭人。
劉貴興告訴記者,以前他到蘭州煤廠打工,主要靠送煤球營生。幾個月下來,雖然掙了些苦力錢,但農忙時還得回來照顧家庭,由于距離太遠,掙的錢許多花在了路途上,不得已還是靠幾畝土地維持生活。
2012年,劉貴興開始摸索走養殖路子,借錢建了雞舍,養了幾千只雞。不料,當年遭遇雞瘟,由于沒人收購,他只有繼續喂養,成本不斷增加。當年又遇到水災,淹死了不少,回收成本無望,損失了8萬多元。這對于一個正在脫貧路上蹣跚起步的人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次創業失敗后,劉貴興沒有服輸,卻也一時找不到致富門路。面對此情,駐村*書記李冬冬多次到他家送來了各種技術書籍,為其申請了4000元的到戶增收項目資金,并在他家安裝了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每年收益3026元。李冬冬還鼓勵他發揮蔬菜種植優勢,搞蔬菜大棚。這點燃了他二次創業的激情。
2016年,劉貴興以每畝1000元的租金承包了10畝土地,建了9個蔬菜大棚。大棚建成后,種上了時令蔬菜。首年種植,由于技術跟不上、品種無特色,效益不佳。盡管他家順利脫貧了,可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經過學習,農業專家鼓勵他引進先進種植模式。
今年,劉貴興在大棚里種上了黃瓜和西紅柿。由于勤于管理,反季節蔬菜長勢喜人,引得縣城超市和周邊客商爭相定購采摘。每當蔬菜成熟時,他還需雇用四五名貧困戶幫忙采摘,預計年收入10萬元左右。
如今,大棚蔬菜種植成了劉貴興的致富門路。而他的家里,更是捷報頻傳:大女兒劉素涵畢業于西南大學,正備戰考研,二女兒劉小涵在遼寧大學就讀,小兒子劉明遠今年又被山東大學生物科技專業錄取。“不光脫了貧,還要早致富,讓更多的好事一件接著一件來。”劉貴興說。
相關新聞
- 許成軍:蔬菜大棚“種”出脫貧路
- 湖南衡陽脫貧之星劉華付:蔬菜大棚“種”出新...
- 廈門職業農民郭防:綠色蔬菜種出火紅好日子
- 湖北“回鄉能人”變蔬菜專家帶動全村脫貧
- 蔣力偉:做大合作社 念好“蔬菜經”
- 王榮榮:種植大棚蔬菜 致富勁頭十足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