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革利鄉食用菌產業算好“三本賬”
蔬菜網 時間:2018/11/19 來源:安順日報 閱讀數:402 網友評論:1
在貴州鎮寧自治縣革利鄉食用菌種植基地,白色大棚里的20余萬個菌棒長勢良好。用項目種植負責人王興龍的話來說,這是他負責產業項目這么多年以來,種植*成功、見效*快、盈利*多的短期產業。
食用菌產業種植成功,鄉里的后續產業才能跟進,只有實現盈利了,鄉里以土地入股分紅的貧困戶才有盼頭,具體參與種植的村集體公司才有干頭。小小食用菌產業能否實現這些目標?
這賬,革利鄉的農民在算,革利鄉政府也在算,參與項目種植的幾家村集體公司也在算。*后綜合測算的結果是,隨著種植技術的越發成熟,種植規模的逐漸擴大,提高管理水平,優化市場銷路,不僅能實現產業的盈利,還能帶動全鄉后續產業穩步發展,成為一個有利潤可賺的產業。
村民的賬: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租金+在基地的務工年收入賬
“我一年流轉一畝土地給合作社,能拿到800元,在合作社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上*班有80元工資,一年下來,萬把塊錢的收入是穩穩當當的。”棉花沖村村民王興輪是村里*個吃螃蟹的人,當初他大著膽子把自家田地流轉給合作社,就是這筆穩賺不賠的經濟賬給他壯的膽。
“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了幾十年的地,沒有哪年能在地里折騰出這么多錢過。由于村里自然條件差,村里一直沒有找到好的產業發展,如今食用菌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不僅自己能就近務工增加自家收入,還能介紹周圍上了年紀的老人來基地摘菌子,80元*,一季菌子摘下來,一年的油鹽電費錢就都全有了。”王興輪說。
現在,革利鄉種植食用菌的棉花沖村、板堯村,共建有食用菌大棚20個,種植面積4800平方米,惠及的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項目實施時建檔立卡貧困戶70%分紅,村公司管理者20%分紅,村集體經濟10%分紅的“721”標準,年底每戶將分紅2萬余元,增加周邊村民就業30余人。
村集體公司的賬:產業收益與村集體發展賬
“我今年能賺20萬元左右!”作為棉花沖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下屬公司負責人的王興龍,算盤打得門兒清。“買菌種、建設大棚加上土地流轉等費用,13萬棒食用菌我總共投入了30多萬元,如今僅6萬棒袖珍菇的產值就是30萬元左右,下月陸續投產的雞腿菇預計產量會在3萬斤左右,按八元一斤的市場價計算,總產值會在20萬元左右。”
賬算得精,公司才能盈利,作為村集體的公司盈利了,村集體經濟才能發展壯大。按照“721”入股分紅的方式,今年棉花沖村村集體將會從其下屬的鼎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分得10%,預計2萬余元的利潤分紅。“修路、砌堡坎、修建村民活動場所、購買村民娛樂設施……這些以前一直不能解決的事情,現在都可以逐年、逐項的一一解決,等以后分紅的錢多了,我們還能繼續發展村里的第二個、第三個產業,讓棉花沖村產業越來越多,村集體經濟越來越壯大、厚實。”王興龍說。
今年年底以前,革利鄉種植食用菌的兩個村預計共實現經濟產值110萬元,利潤33萬元,兩村村集體經濟共實現3萬余元分紅。
政府的賬:以短養長的產業發展賬
發展產業,是穩固脫貧的有效途徑。選準產業,是產業扶貧的關鍵一招。在革利鄉黨委書記程發猛的觀念里,平地與山地三七開的革利鄉發展產業,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以短養長,長短結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算好成本賬、效益賬。
“‘以短’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什么賺錢種什么、什么賺錢養什么,打造規模短、見效快的當年投入、當年產出的食用菌、小黃牛育肥產業,‘養長’是結合革利鄉特有的氣候、土壤、百年古茶樹和核桃樹等資源優勢,打造周期長、效益高的茶園觀光農業及水果刺梨、核桃等經濟作物種植區,實施脫貧攻堅工作,持續不間斷提高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程發猛介紹,隨著今年年初投入100余萬元的食用菌種植產業大獲豐收,鄉里的52戶貧困戶的收入得到了保障,棉花沖、板堯兩個村的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壯大、合作社也有了自己穩定的產業收入,這為他們后續入股投資鄉里的茶葉、核桃等長期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實現全鄉產業的滾動式發展。
相關新聞
- 昭通魯甸縣建食用菌基地助貧困戶增收(圖)
- 貴州省珍稀食用菌工程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圖)
- 新鄉:小小食用菌撬動特色大產業
- 貴州:食用菌鋪就致富新路子(圖)
- 西藏:種植食用菌助力脫貧(圖)
- 貴州省食用菌專班到鎮寧調研(圖)
新聞關鍵字: 食用菌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